导航雷达第一二章引言测量显示原理课件解析.pptVIP

导航雷达第一二章引言测量显示原理课件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拟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信息处理 * 船舶导航雷达 序号 知识体系 1 雷达基本原理 2 雷达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3 雷达的操作 4 雷达观测 5 雷达定位与导航 6 雷达目标跟踪与AIS目标报告 7 雷达安装验收与维护管理 航海仪器—船舶导航雷达 刘彤 主编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2 “雷达”译自英文词汇——Radar Radar——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定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电磁波和接收 目标反射回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 测定目标信息的设备 第一章 引言(雷达是什么?) 雷达技术的发展(怎么来的?) 1886-1888赫兹(Germany): 实现了电磁波振荡、发射、接收。 1897 波波夫(Russian):提出了回声探测器-雷达的初始模型。 1936沃森─瓦特 (England):制造对空警戒雷达-第一部实用军事雷达 1936 德国“海军上将施佩尔伯爵”号战列舰装备舰载雷达-第一部实用的舰载雷达 1938美国海军“New York” 巡洋舰XAF型雷达-第一部舰载对空警戒雷达 After WWII 成为了发展快速的导航仪器。 雷达发展的技术历程:模拟→数字→计算机系统 航海雷达的用途(干什么用?) 三个主要用途: 航海雷达特点: 厘米波长(3厘米,10厘米) 微波脉冲发射——脉冲雷达 距离,方位,速度,航向,…… 2测量目标参数 (2) 无视线限制 (1) 远距离探测 1尽早发现目标 ? ? ? ? ? ? ? ? ? ? ? í ì (1) 避碰 (2) 定位 3导航 (3)目标识别与跟踪、地理参考信息显示 航海雷达实船安装(1) 航海雷达实船安装(2) 第二章 雷达目标探测与显示基本原理 第一节 雷达目标测距测方位 一、 雷达图像特点(能看到什么?) 雷达所能发现的目标(回波): ★ 船舶 ★ 岛屿(陆地) ★ 浮标 ★ 海浪杂波 ★ 雨雪、云雾杂波 ★ 雨雪、云雾杂波 方向扫描 量程: 回波 (at 10 nm) Δt=123.5 μs 荧光屏边缘 本船 目标 岛屿 12 nm 目标船 90° 245° 245 EBL 90 180 270 0 方位标志 海图平面 雷达平面 距离与方位测量 扫描线 固定距标圈 HL 岛屿 本船 雷达不能“感知”目标的背面,因此目标的后沿是不可见的. (一)雷达图像基本元素 【传统PPI极坐标雷达】 雷达荧光屏上除了显示回波图像还包括: ★CCRP(CONSISTENCE COMMON REFERENCE POINT) ★测量工具(扫描线\方位刻度圈\HL\EBL\VRM\RR) ★操作菜单 ★状态及数据显示 【现代光栅雷达1】 【现代光栅雷达2】 SART (二)雷达图像特点: 1.雷达回波图像为水面目标迎向天线面的垂直投影,无法探测到水下目标; 2.雷达只能探测目标的前沿,后沿及被遮挡的部分无法探测和显示; 3.目标的低矮部分(如沙滩)可能会被遮挡或回波微弱,也无法被探测到; 4.雷达回波由于雷达本身技术参数所限可能导致回波扩展、变形; (二)雷达图像特点: 5.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能力不同,造成回波强度差别较大,图像明暗不均 6.船舶运动、涌浪波动及雷达设备因素引起回波位置闪烁不定,目标边缘不清晰; 7.由于地理、气象海况以及船舶吃水的变化会造成图像与实际不符或图像发生变化。 8.由于操作不当或雷达性能下降会导致雷达图像失真和/或目标丢失; 【上所有因素综合影响,使雷达图像经常很难与海图和视觉影像对应。】 二、雷达测量目标基本原理 对应于1 nm(1852m) 距离, △t =12.35 μs (一)雷达测距原理 2、测距公式:R = 1/2· C × ?t 1、物理基础:超高频无线电波在空间直线传播; 遇物标能良好反射; Δt : 往返于天线与目标的时间 C: 电磁波在空间直线传播速度 C = 300 m/ ?s 1、利用收发定向天线 ,只向一个方向发射雷达波且只接收此方向上的目标的反射回波 2、天线旋转依次向四周发射雷达波,则可探知周围物标的方位——天线的方向即目标的方向 (二)雷达测方位原理 二、雷达测量目标基本原理 第二节 雷达显示方式 真运动(TM) 相对运动(RM) 显示方式 艏向上(H-up) 真北向上(N-up) 航向向上(C-up) 相对方位(RB) 真方位(TB) 按运动分 按图像指向分 按扫描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