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低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低 我国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46、日本的1/41、法国的1/34、德国的1/32。 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要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结 论: 2、对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借鉴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拉美现象” :从高速增长到衰退与动荡 “拉美现象” :概况 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全部和北美洲南部,约207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几乎等于两个欧洲。 拉丁美洲有33个国家(2003),其中12个在南美洲,8个在中美地峡及墨西哥地区,13个在西印度群岛。有13国为二战后陆续独立。另还有十几个地区分别为英、法、荷、美的殖民地。 “拉美现象” :高速增长 拉美主要国家有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巴西等,这些国家占拉丁美洲地区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的绝大部分。20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50-70年代利用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先后出现一定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 “拉美现象” :高速增长 巴西,1968-1974年GDP年均增长率10.1%,被称为继西德、日本之后的“巴西经济奇迹”。 委内瑞拉,被称为“拉美的瑞士”,1945-1978年GDP增长了11倍多,人均GDP增长3倍多。 拉美制造业1950-1975年年均增长率为6.9%,产量增长5倍;1975年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总产值中,拉丁美洲约占56%,居于领先地位。 拉美地区人均GDP1980年为2512美元。 “拉美现象” :衰退与动荡 拉美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适度控制外债,背上巨额债务,片面发展制造业,长期赤字财政,过分追求高投资和高速度,不注意经济稳定和改善分配状况等。从80年代初开始,拉美许多国家几乎同时陷入空前的经济衰退与社会动荡之中。 “失去的10年”:1981年出现停滞和衰退,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后出现超高通货膨胀,陷入持续10年的发展危机。拉美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1981-1989年为1.1%,期间通货膨胀率平均高达994.2%。 “拉美现象” :衰退与动荡 90年代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暴。 新世纪初的经济倒退:拉美国家在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后,纷纷止步不前甚至大幅倒退。例如,阿根廷人均GDP从1998年的8030美元下降到2002年的4060美元,巴西从4600美元下降到3000美元左右,智利从4890美元下降到4260美元。 结 论 新世纪中国的发展要避免“拉美现象”的重演,防止从高速增长到衰退与动荡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 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 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协调性 可持续性 二、主要内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道 路(实践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命运结合在一起,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实践) 第二,它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终将走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