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1教程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党的历史分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6年10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90年的历程。在这90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 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梁启超、孙中山、朱执信等,都根据各自的认识,相继介绍过马克思本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观点。 李大钊 :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陈独秀 :主编的《新青年》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大量涌现 。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 ⑵出现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觉悟社”等。 ⑶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1919年5-11月,李大创在《新青年》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⑷形成了一支日益扩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李大钊、陈独秀,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等。 五四运动介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 五四运动的背景: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和会在英,法、美、意的操纵下,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 ②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这时任交通总长)、陆宗舆(签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这时任币制局总裁)和章宗祥(这时任驻日公使)。学生们的游行队伍由广场出发,出中华门,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走去。在东交民巷西口,游行队伍受到中国巡捕阻拦,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向北,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前。愤怒的学生们高喊罚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口号,冲入曹宅。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③ 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 中共两位奠基人 1、陈独秀(1880-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前后回国,在上海编《国民日报》。 陈独秀与李大钊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两人都致力于先进思想的启蒙与宣传,早在五四运动之前,两人就都是思想界的明星了。他们两人的声望在五四运动中达到了高峰,陈独秀还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当时有诗盛赞他俩:“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独秀孤松(李大钊笔名)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黑夜,吾辈仰承。”可见陈独秀和李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