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社会视野的大学(
王建华
摘 要: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了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知识社会中大学需要更新自己的理念与制度,重构组织边界,精简组织功能,争取未来能在与其他知识机构的竞争中“反败为胜”。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社会 大学转型
作 者:王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Universit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ociety
WANG Jian hu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Knowledge society, in which knowledge is greatly valued, is knowledge –intensiv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universities will not be the only or even the mainly institution for knowledge production. Facing the new trend, university should take actions to transform, otherwise it will be elimina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ociety, university should update its concept as well as its institution, reorganize its boundary and simplify its function to win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for knowledge production.
Key words: patter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knowledge society,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今天以城市化、工业化为代表的工业社会逐渐达到了顶峰,对于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将会呈现出何种形态,走向何方,吉凶如何,学界有各种不同的预测,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各种意见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意见认为,工业社会的逻辑仍将继续,现代性仍然是未竟的事业,未来将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另一种意见认为,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现代性已无生命力,下一个社会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由于知识价值的不确定性,这种后工业社会既可能是知识社会也可能是风险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的历史并不长,但在不长的时间里,工业化却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由于工业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和地球本身的影响急剧恶化,其结果有地质学家认为,“自18世纪晚期开始的‘人类世’应该是最新的地质时期”。今天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凸现,工业社会的逻辑不可能再一直持续。社会实践中一种源自工业社会但又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伴随着新社会的孕育,大学也处在转型之中。现代大学虽然源于中世纪,但今天世界上存在的大学主要还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工业文明成就了今天的现代大学。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社会的未来与现代大学的未来密不可分。今后如果现代大学不能对变化中的知识生产模式和社会形态作出适当反应并尽可能地超越知识生产模式2的挑战的话,在新的知识生产机构和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双重挑战之下,大学的失败将不可避免。事实上,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以自反性(reflexivity)、跨学科性(transdisciplinarity)和多样性(heterogeneity)为特征的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出现和“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现代大学就不再是知识生产领域的支配者,并且其地位不断下降。”换言之,在今天“大学中心主义的衰落”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不过,对于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看待,不同学者会持不同的判断。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就认为,大学是高度依赖知识生产的后工业社会的中心,大学将是后工业社会的“轴心机构”。其理由就是,在知识社会中,虽然大学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机构,但“大学是社会上最能把工业需求、技术和市场力量与公民需求相联系的机构。就这些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