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新课标卷)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新课标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被尊称为“经”,人所共知。但是,为何叫“经”?一般人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说文·糸部》:“经,织从(纵)丝也。从‘糸’,‘巠’声。”(从段注及王筠句读本)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徐灝笺:“盖织以经为主而后纬加之,经者所以织也,经,其常也。戴氏侗曰:凡为布帛,必先经而后纬,故‘经始、经营、经常’之义生焉。”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论衡·量知》:“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今人书册用纸,贯之以线。古代无纸,以青丝贯竹简为之。用绳贯穿,故谓之经。”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由于经线是编织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高诱注:“经,理也。”《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同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纵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这样,“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孔颖达疏:“‘经’训‘常’也、‘法’也。”于是,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这些书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其中所讲的道理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而这也正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春秋繁露·重政》:“经、传,大本也。”于是乎,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有了经书。例如:儒家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道家有《道德经》;法家李悝作《法经》六篇,《韩非子》书中《内储说》和《外储说》诸篇中有“经”和“说”两部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书七部,称为“医经”;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可见,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几乎各个门类、每种学派都有,正如谢觉哉《关于相猪》一文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只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才被更多的用来指称儒家经典,如“五经”、“九经”、“十三经”。
(摘编自任继昉《“经”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的本义是指织布时织机上的竖线,后来人们才用它来尊称那些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两者没有太大联系。
B.根据段玉裁为《说文·糸部》所做的注和徐灝的笺可知,经线比纬线更为重要,织布时要先设置经线而后才有纬线。
C.“经”有“经始、经营、经常”的意思,这些意思是人们根据织布时经线的作用,从“经”的本义中引申出来的。
D.与纬线不同,织布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因为这些设置在织机两端横杠上与横杠垂直排列的线是纵向的,所以被称为“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之所以把书籍、文章称为“经”,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书籍以竹简、木片为载体,这些竹简和木片需用经线加以编联。
B.《吕氏春秋》中“是非之经,不可不分”一句表明,此时的“经”可指常行的义理、准则,而恒常之意则是后来产生的。
C.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经书有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这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几乎都有经书,这正如谢觉哉在《关于相猪》一文中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虽然开始把书籍和文章称为“经”,但此时的“经”与后来指代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的“经”,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B.人们之所以用“经”来指称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籍,与经线是编制的枢纽、关键且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C.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把本学派的著作奉为经典,这是因为《春秋繁露·重政》中“经、传,大本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经的重要性。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①米直,清之曰:“此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含理科附加题)全WORD版.doc
- 2013年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四).doc
- 2013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物业管理实务》实战模拟试题-中大网校.doc
- 2013年石家庄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A).doc
-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doc
- 2013年红河州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doc
- 2013年秦皇岛会计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2013年绵阳公需科目考试试题.doc
- 2013年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2.doc
- 201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100分试卷7).doc
- 2014广西公需科目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试卷1.doc
- 2014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配伍选择题练习及答案.doc
-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kj140314170026.doc
- 2014河南规范化培训资料.doc
- 2014浙江温岭四中模拟试题.doc
-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20Word版含答案.doc
- 2014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讲座(1—80全集).doc
- 2014甘肃省会计考试《会计基础》全真模拟-27.doc
- 2014理论科目一模拟考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