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华北电力动力工程系(15页):.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动力工程系 一、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共设有6个二级学科,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其中四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分别是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其中热能工程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在这几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二、专业介绍 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是本一级学科内其它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其它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主要业务范围: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气动热力学、多相流,能源的清洁高效转换及新能源等。 我校是国内较早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在以下一些方向取得了进展,并形成特色。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我校在火用分析与热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1974年就把火用分析正式列入教材,1980年开始撰文提倡火用分析。1982年在国内首次把现代热经济学写入教材,1985年出版了节能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节能原理》,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又进一步致力于把现代节能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单耗分析理论,用于电厂节能降耗、热电联产、海水淡化、 我校是国内热经济学的创始与倡导单位之一。多年来在热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提出了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热经济学定价等新理论。显著本几01能量系统单元传热的强化与控制 02先进能量系统与可再生能源 04能量系统集成与评价 05热力系统、设备建模与仿真 06电站锅炉热力过程、污染控制及计算机应用 07板式换热器传热研究 热能工程 080702 2004年立项建设“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立项建设“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我校的热能工程学科结合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紧密围绕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热力系统的经济安全问题开展研究。 (一)电站热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网络化故障诊断技术、振动及弯扭耦合振动分析、热力设备性能分析及远程诊断技术等研究。在机网协调与轴系稳定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前沿水平。针对机网相互作用问题,自行研制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已在数十台大型机组投入运行,该系统得到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六部门颁发的“国家级新技术产品”认证。与数个电厂合作,开展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发电设备维修管理研究,包括主机、辅助设备及其系统的故障模式、维修策略,设备和系统的评级技术及计算机化维修管理系统等;通过实施状态维修改变发电厂目前采用的定期维修制度,大大降低了发电厂的运行与维修成本。上述成果均已在发电厂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热力设备寿命管理与延寿技术 研究组自1963年来开展了汽轮机及锅炉部件热应力、疲劳、蠕变和寿命管理的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有创新性的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曾应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方法对国产200MW、300MW、600MW等各型转子和锅炉的主要部件在非稳态工况下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同时对转子和相关材料的疲劳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疲劳损耗的分析模型和方法;并对复杂载荷下转子裂纹扩展规律和其它领域材料的热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大容量火电机组寿命管理与调峰运行》、《锅炉部件寿命管理》等至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著。上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多年来,研究组完成热应力在线监测、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