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8:清代闭关锁国的原因:
1.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延续. 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2.中国封建统治着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向来具有“天朝上国”“四方皆蛮夷”“我天朝无所不有,焉用外求”的传统自大思想,这就导致了他们无视西方的存在,认为闭关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我天朝毫无损伤。3.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4.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P10、三角贸易:英--印---中;即棉纺织品---鸦片---茶叶
P12、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驰禁说” 变通办理
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 “严禁说”重治吸食
P17、【林维喜事件】1839年(道光十九年)7月 7日英船水手在我国九龙尖沙嘴打死农民林维喜。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捍卫主权,令英国代表义律交出凶犯,义律拒不交凶。8月 15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供应英人柴米食物,三日内撤回澳门英商雇用的中国职员和工役,对英国侵略者作了坚决斗争。.拜上帝会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亦称“拜上帝教”或“太平基督教”。拜上帝会的首领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前身。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
厘金:
清政府为了筹措军饷,便采用滥发钞票、广铸大钱、设厘金等想办法,搜刮民财。
厘金是一种繁重负担的商业税。它的名义是“捐厘助饷”——按商货物价征收1%的税额。它的来历创自苏北前线。后推广至全国各地,演变为地方的一项重要税收制度(直到1930年取消)。它的实际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抽取于行商的过境税,称为行厘(又称活厘);一种是抽取于坐贾的交易税,称为坐厘(又称板厘)。
厘金制度坐胎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它的恶劣作用明显地表现为保护洋商洋货,严重地阻碍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1]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
【资政新篇】书名。“洪仁玕著。1859年(咸丰九年)刊印。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根据自己接受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建议书。经洪秀全批示后颁布,称《资政新篇》。作者提出“要自大到小,由下而上,权归于一”,主张发展民办的工业、矿业相交通运输业;办银行,设新闻馆及对外采取通商政策等,企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因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而太平天国又处在战争环境和外国侵略看封锁之下,上述各项建议没有具体实施。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年(187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1]。主要是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
官督商办: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的民用工业组织形式。这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官督商办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企业已基本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因素浓厚。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少量民用企业采取官办,类似西方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招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