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远亮分子遗传学课程论文技术报告.docVIP

鲍远亮分子遗传学课程论文技术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植物分子遗传学 任课教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2015年1月2日 玉米学名为zea mays L.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美洲地区。玉米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1]突变体是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利用自然突变体或者创造人工突变体材料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程红亮等,201 1),籽粒性状相关的突变在突变体中较为常见。籽粒的胚是生命的原始体,胚乳是积累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所以,籽粒的胚和胚乳的正常发育,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从水稻(Takemoto et a1.,2002;Fujita eta1.,2009)、玉米(Huang et a1.,2010;Phillips and Evans,2011)、油菜、大麦(Olsen et a1.,2008)和拟南芥(Yanget a1.,2008)等植物中获得了大量籽粒突变材料。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胚柄多胚突变体(刘幼琪等,2006),在水稻中发现胚乳espl突变体(Ushijima et a1.,201 1)以及粉质胚乳突变体(Qiao et a1.,2010),Sato等发现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基因眠.mq(Sato et a1.,2002)。至今报道的玉米籽粒发生突变的基因已有50多个,大部分突变基因主要作用于胚乳细胞(Li et a1.,2010;Holding et a1..2007)或糊粉层细胞(Vi et a1.,201 1),部分基因如ael、sul,su2、WX、du、btl、bt2等影响胚乳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影响籽粒发育、成熟籽粒表现型、淀粉形态和物理特性以及酶活性,并且在甜玉米(杨泉女和王蕴波,2005;胡建广等,2004)、糯玉米(丁向真等,2008;秦泰辰等,2002)等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少部分突变基因影响胚特性和胚乳特性,如具有产生不透明胚乳和小胚面的双重遗传效应基因08(宋同明和陆效武。1993)。籽粒突变体在玉米育种及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对其进行相关遗传研究,对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作物的遗传改良也有重要作用。 玉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玉米籽粒上,玉米淀粉85%以上存在籽粒胚乳中,因此胚乳突变体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籽粒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发现许多表现隐性遗传的单基因胚乳突变体,并把它们定位在玉米细胞遗传学的图谱中。?Holden(1974)和Nelson(1980)分别比较了若干胚乳突变基因型在籽粒发育时期的碳水化合物组份的变化,结果发现某些基因可以显著降低胚乳组织中的淀粉含量,另外一些不导致胚乳淀粉含量下降或降低较少,如wx、su2、du、ae。前者通过减少底物的供应限制淀粉的合成,造成还原糖、蔗糖或水溶性多糖含量提高,被称为淀粉缺陷型胚乳突变基因,因此是甜玉米育种的重要资源。后者可以改变淀粉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影响籽粒发育、成熟籽粒表现型、淀粉形态学和物理特性和酶类活性,被称为淀粉修饰型胚乳突变基因,因而是淀粉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 淀粉修饰型基因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胚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值。wx基因型籽粒含有100%的支链淀粉,而du、su2、ae不同程度地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其中以ae最为明显,达到50%以上。就支链淀粉含量而言,wx基因对ae、du和su2都表示上位效应,抑制直链淀粉形成。当采用碘化钾法测试比较时,ae的影响比du、su2显著(表面直链淀粉百分率高)。在双基因和三基因隐性突变体中,上位和互补是最常见的基因互作方式。除(ae?wx)组合含有少量直链淀粉外,其余包含有wx基因的双基因和三基因组合均不含直链淀粉,ae基因突变体及包含ae基因的双基因和三基因组合都含有较高的直链淀粉。 Dunn等人报道了一个玉米三隐性突变体(du?su?su2)中直链淀粉含量达77%,但这个三隐性突变体(du?su?su2)中的淀粉总含量明显减少]。1952年ae1(amylose? extender)基因的发现是玉米高直链淀粉育种的重要里程碑,该基因纯合体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从野生型25%增加到70%。此后,陆续报道一些ae1基因位点变异体,这些ae位点上的突变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均没有ae1基因明显,部分仅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率起轻微的修饰作用,部分与短链类型直链淀粉合成有关。 研究玉米籽粒缺陷本质,找到玉米籽粒发育缺陷的关键基因是从籽粒上解决玉米玉米发育的重要方向。玉米的重要作用都体现在玉米的籽粒上,而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对玉米缺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