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策略下的非合作博弈:乳山弃船案例要点讲解.docVIP

理性策略下的非合作博弈:乳山弃船案例要点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策略下的非合作博弈:乳山弃船案例 陈明仿1 (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山东 威海 264200)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中,在某一时期因利益关系相互渗透而能完成的一笔交易,在另一时间可能因利益渗透关系消失而出现不合作,而这种不合作的结果总会导致部分参与人利益减少或损失,甚至危及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某造船有限公司遭遇弃船事件的详细描述和博弈分析,揭示利益渗透关系消失后,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是船厂和船东作为博弈双方从合作走向不合作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博弈;理性策略;案例分析 Abstract:In a market economy,a transaction can be completed due to interest penetration in certain time, but this transaction may also fail if the interest penetration canceled. The results of incorporation always lead to reduction or loss of the interests of some of the participants,or even do harm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by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case of 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which ship abandon accident, finds that fundamental reason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and ship owner is interest maximum after the interest penetration canceled. Key Words:game,rational strategy,case studie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7-0054-05 一、引言 理论上,市场交易中各理性参与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其目的都是使自身预期收益最大化。但是对同一笔交易而言,这种预期收益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的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在经济周期上升期发生的能使双方预期收益实现的交易行为,可能在经济下滑期不但难以实现,而且,参与交易者还可能损失利益。即便有经济合同从法律上强制双方继续合作,使交易最终完成,但理性个体的趋利本质必然会使交易一方在实际博弈策略上出现不合作行为,而这种不合作行为对其他参与人而言,必然会导致收益下降甚至利益损失,严重时还可能使参与人陷入生存困境或倒闭。2011年发生的RS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RS船厂)遭遇弃船事件,就是因金融危机前签订的一笔船舶交易,在危机后出现参与人(意大利船东和金融机构)不合作行为,致使其资金链断裂并危及生存的典型案例。 二、RS造船厂遭遇弃船并陷入经营困境的过程 RS船厂主要以建造打桩船、起重船、不锈钢化学品船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种用途船只为主,是我国1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的骨干企业之一。2005—2010年,企业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分别以年均25.8%、27.4%的速度增长,2011年10月末,资产总额达92388万元,所有者权益30287万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140万元,利润总额4156万元,实现利税2600万元,是典型的优质企业。但是,这样一家优质企业,却仅仅因为2011年一个意大利客户弃船事件,便使企业资金链条断裂而陷入经营困境。 (一)弃船事件前的经济背景 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正处国际贸易高峰期,旺盛的航运需求带动了船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威海辖内的20多个船舶企业即使满负荷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定单需求。大部分企业只能筛选利润相对较高、资信相对较好的大额定单进行生产。在此背景下,RS造船厂于2007年3月27日与意大利某公司签订了两艘载重量为13600吨、价格为3210万欧元的不锈钢化学品船舶大额生产合同。双方约定,交船期为2010年2月26日,弃船期为2010年9月24日(超过该期限,船东可以取消合同,放弃购买所生产的船舶);船东除及时提供船舶建造所需要的图纸和设备外,还要根据船舶建造流程中的开工、上船台、下水、试航、交付5个节点分别支付20%的预付款。由于船东方积极配合,资金到位及时,当年船舶生产进展顺利。 (二)船厂遭遇弃船的曲折过程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航运市场景气指数迅速下挫(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由2008年的11793点下降至2000以下),航运企业业务量明显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