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2.14)end.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2.14)end.doc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科学发展观概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发展观及其演变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传统) 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20世纪60-80年代) 发展应是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 发展应是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 根据这一新发展观,联合国确立了一种新的度量发展的标准----人类发展指数(HDI),它包括了三个基本的要素: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改进和补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是人类对现代化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代表了当今世界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 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概念、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坚持“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高度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以下特征: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结合;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必须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 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主导,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国家是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是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研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完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 建设创新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