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优化训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优化训练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世宗世录》第57页材料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之所未知,六经之内之所未讲。”——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回答: (1)材料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主张?其理由有哪些? (2)材料体现了薛福成的什么主张?其中商”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理由? (3)比较这两种经济主张的异同,结合时代特征对上述主张作简要评述。 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漫天要价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虎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却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商,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豆棚闲话》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说明明代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32.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下列图像,回答问题。图1唐都长安平面图图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东京城图3明、清苏州繁华图 请回答:(1)上述三座城市在各自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反映出的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2)举例说明这一发展趋势对城市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5.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材料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