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四、罐装溶剂时,在罐装区域设置临时的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的出入,并在罐装的现场要有足够的消防设施;确认符合罐装条件以后再进行罐装。 五、溶剂装卸地点须备有专门的接地装置,输送溶剂的胶管,必须用钢制导线缠绕在软管外或放在软管内进行接地,导线截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胶管接头处必须固定牢固,以防溶剂输送过程中脱落,造成跑溶事故。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六、灌溶剂时,必须从溶剂进口进溶剂,严格禁止从其他管口(包括人孔)进溶剂。溶剂在输送管路中的流速最高不能超过4米/秒。 七、使用溶剂的车间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电力设备密封、接地、接线的完好情况。 八、经常检查泵类、管道、管件、阀门等设备的密封情况,发现跑冒滴漏现象要及时处理。发现溶剂损耗不正常时,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妥善处理,方可继续生产。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九、工人经培训合格以后凭上岗证上岗,未经培训的新工人、实习人员、临时工,均不准顶岗操作。 十、对防雷、防静电、电器设备等接地装置每年必须检查一次,接地电阻要符合要求。 十一、溶剂库区和生产车间内的溶剂不准存放在开口容器内,不准用溶剂洗涤任何物品,不准将溶剂带出车间或库房。 十二、生产车间、溶剂库不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参观人员应按工厂规定组织参观。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十三、生产车间、溶剂库严禁: 1.带入手机、收音机、电脑、火柴、打火机、非防爆型手电筒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能够产生火花的任何火种和火源。 2.用铁制工具(如必须使用铁制专用工具时,在易产生火花部位须用铜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金属保护)。 3.合成纤维的服装(氯纶、氰纶、尼纶等针织品)和带铁钉鞋。 4.使用任何型式的闪光灯在防爆区照相。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十四、生产车间、溶剂库在30米内严禁: 1.进行焊接、锻压、砂轮作业等(检修时车间内设备、管道必须除尽溶剂气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动用明火检修)。 2.通过汽车、拖拉机、电瓶车、畜力车、铁轮车等运输工具 十五、溶剂库区和带溶剂生产车间,应设置明显的防火危险标志,划为禁区。 十六、在生产区和溶剂库区必须备有足够的消火栓,消防器材和消防用水。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十七、溶剂库区和带溶剂生产车间不准设有办公室、休息室、化验室等。 十八、生产车间、溶剂库区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晾晒衣物和烘焙食物等 十九、生产车间空气中溶剂浓度不得高于0.4毫克/升,超过时应及时进行通风(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出。 二十、生产车间在生产时,严禁带电打开一切防爆电器设备和更换灯管、灯泡、熔断器等。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二十一、车间生产时,遇到下列情况必须立即停车处理: 1.水源中断或不足。 2.溶剂泄露或溶剂气体泄露厉害,浓度过高。 3.主要测量控制仪表失灵。 4.电气设备发生火花。 5.机械设备摩擦生热超过85℃或发生火花。 6.设备内局部发生火花、燃烧或溶剂气体局部爆炸。 。 第五章 溶剂的安全管理 二十二、防止夏日阳光直射溶剂贮罐、贮桶和罐车。溶剂车在运输中暂时停车,要注意风向并远离明火、散火点10m以上。 二十三、外溢的溶剂和带溶剂的料液应及时收集处理或妥善存放在密闭的容器内。 第六章 使用强碱及腐蚀剂安全操作规则 一、公司对化学危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保管和使用过程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化学危险品的购买申请由生产部提出;购买、运输由公司营销部门负责;储存、保管和使用过程由生产部负责。 二、公司对烧碱等危险品实行专人负责制度,生产部经理(副经理)是烧碱及腐蚀剂化学危险品管理的总负责人,负责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 三、班长是现场第一责任人,负责烧碱及腐蚀剂化学危险品的日 第六章 使用强碱及腐蚀剂安全操作规则 管理和使用安全。 四、烧碱是强腐蚀性化学品,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氧化性,对人体各器官均有强烈的破坏,所以操作烧碱时一定要两人以上操作,一人操作,另外一人监护。 五、操作烧碱时一定要佩戴以下防护: 1.防护面罩 2.防护衣 3.防护手套、靴 六、未经允许,禁止将管道和储罐中的强碱和溶剂放出。 第六章 使用强碱及腐蚀剂安全操作规则 七、搬运强碱前应仔细作下列几项检查: 1.装运器具的强度是否可靠; 2.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 3.容器的位置固定得是否稳定; 4.搬运时,必须两人参与,一人搬运,一人监护。 八、车间内检修后留下的液碱必须放入专门的有明显标志的桶内,在检修完成后应及时的将液碱完全倒入储罐中,对盛装的专用桶马上进行清洗,清洗完后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