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端午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的端午节.ppt

第六讲 福建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重午、午日、夏节等 。名称最多;夏季节日。 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邮票一套三枚,图案题材分别是“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 。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放假节。 印象端午 中国的吃粽子 屈原的纪念 老外的“龙舟”(dragon boat) 放假一天 溯源 端午节的起源就包含有中国古代“汉字纪数文化”、“物象纪念文化”和“气候禁忌文化”的和合,其中以中国北方黄河地域为背景的气候因素是最本源的因素。 是以时令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促成的是一种人类更值得重视的“纪念”或“提醒”。 从古代文献中比较,“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溯源:端午节与中国古代“汉字纪数文化”的融合 “端”在商代甲骨文中通“耑”,其典型构形是 “午”,甲骨文典型构形有两种 “五”与“午”有“音、义”的双重体现 溯源:端午节与中国古代“物象纪念文化”的和合 端午节物象纪念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外乎以下两点:纪念的人物是以屈原为核心;纪念的活动是以龙舟和粽子为基源。 其它的迎涛神说、龙的节日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秋瑾说、纪念岩红窝说等都是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异文版本,完全不是主流。 溯源:与中国古代“气候禁忌文化”的巧合,这是本源性文化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正好处在立夏与小暑的中间,是一个热季过渡的特殊日子。福建有俗谚:“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进入热夏。 对适应节气的意识提醒。端午的节气在先人的劳动实践中实际上属于“恶日”,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并出。 对辟邪求安的方法提醒。在端午节悬挂驱邪花草的民俗事象由来已久。 传说故事 恶日的传说 :福建民间对恶日中的“端午雨”很是忌讳。 迎涛神的传说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开漳“贡王”的传说 :开漳圣王陈元光 。海外华人称“唐人”(聚居区为“唐人街”)而不称“汉人”的根源所在。 节俗:粽子、三碗青 福建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 宁德屏南一带有“三碗青”、“吃三顿”的习俗,“吃三顿”指初三晚、初四早、初五午吃粽子 。“三碗青”是千百年来已经形成固定的习俗。在农耕社会中,要拿出三碗新鲜青菜,吃鲜传统蕴含赶鲜驱毒的“节义”。 福建不少地方流行端午“送节”习俗。 节俗:挂艾草、菖蒲、榕枝 北方有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西北谚语: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端午节多流行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福建一些地方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悬在门上。 福建宁德民间有拔“月四”草的习俗。 节俗:饮雄黄酒、汲午时水 南方谚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福建习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刻。居民们常常在正午时刻,到井里或有山泉的地方取水,装在瓶子里,在水中加入香茅、艾草、菖蒲等驱邪植物制成午时水 。饮用午时水、沐午时水可强身健体、驱除百病。 节俗:扒龙船、抓鸭子 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端午节赛龙舟,在福建最早是古越族先民祭祀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神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 福州端午的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王审知。 福建莆田的“化龙舟”是为了纪念五帝 。 闽南一带还常举办“抓鸭子”或“抓金猪”的特色民俗活动。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俗称“抓鸭子”。 节俗:续命缕、香包、配饰 福州民间还有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图像,祛邪魔。 福州过端午节的特色之一是在门楹上象贴春联一样贴上“午时书”。 福建的屏南一带有系续命丝的习俗,古时叫长寿索或百岁索,意为长寿百岁。屏南俗叫“缚玍”。 泉州鲤城保留有本地流传的端午庆祝龙王生的“唆罗嗹”特色活动。 福建宁化的客家人端午节要持续一个月的草药买卖。 诗词佳句 浣溪沙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 福州端午包粽子比赛 厦门端午的海上赛龙舟 传说中的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 挂艾草 画额 古代的龙舟竞渡 每逢端午节,诏安乡人分别从庙中抬出陈元光、沈世纪、李伯瑶等神像出行 漳州陈元光夫妇神像 厦大留学生在福建东山体验端午粽子文化 福建东山的乡村龙舟赛 泉州端午海上“抓鸭子”、“抓金猪” 泉州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