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秘境临沧.ppt
在祖国西南边陲、在彩云南地西南部、在澜沧江和怒江怀抱的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河阻隔,峰峦叠嶂,天生造就了一条神秘的地理文化走廊,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这是一片隐秘的土地,她因地缘的封闭而神秘,因历史的忽略而珍奇。 班级 :11级历史教育 姓名 :崔庆明 学号 :0402110137 NO.3 沧源风光 NO.4 渊源历史 NO.5 佤族文化 NO.6 佤族音乐 NO. 7 佤族农家 NO.8 喜庆狂欢 NO.9 广阔茶园 NO.10 居住特色 NO.11 临沧形象 NO.1 秘境临沧 NO.2 内容目录 NO.12 附页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1949年4月,沧源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64年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全县辖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国营勐省农场,总人口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3.4%,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渊 源 历 史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主要位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布在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崖画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 石佛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洞穴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耿马县城南25公里处的小黑江畔。整个洞深不可测,秘不可探,洞口高达20余米,宽至50米还多,就在洞口下文化堆积层厚达3米,其中竟有早期人类房屋柱洞。从考古发现看。石佛洞遗址的主人早在三千年前就会牛耕,会种稻,会烧陶,其石器精致,陶彩精美,造型精细,创造了西南最先进的新石器文化。 佤族文化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僳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 佤族音乐 玩调 流行于沧源、西盟地区,数量众多,分跳调(边唱边舞)及唱调(只唱不舞)两种。 习俗歌 佤族人民在盖新房、婚丧、狩猎等活动中都要唱歌跳舞,由歌手领唱,群众随声应和。西盟县马散的盖新房歌中包括迎客歌、起头歌、半夜歌、天亮送客歌等,其间还穿插多种舞蹈歌。佤族成年人去世后,亲友吊唁时要唱丧事歌。 宗教歌 佤族过去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特定的歌曲, 山歌 佤语称“勒”,在山野间劳动或行路时唱。歌词内容较广泛,常触景生情即兴编词。山歌的旋律舒展自由,有的高亢,有的委婉,常用情歌 佤族未婚青年的交际活动称为“串姑娘”,青年相会时,除了对唱情歌之外,西盟地区男女青年喜用独弦胡边拉边唱(沧源地区男青年喜弹小三弦)。羽调式。 丰富的佤族农家生活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摸你黑”佤族斗牛、民间体育竞技、景点游览等活动。 “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等涂抹在脸上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如今已演变成用天然植物“娘布洛”配制的涂料来相互涂抹,相互祝福。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