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2)光电耦合器隔离 如图所示,在电路中接一个光电耦合器,切断了电和磁的耦合通道,抑制了干扰。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2、滤波 滤波是在信号通道中,接入与噪声信号频带相应的滤波器,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1)交流电源进线的对称滤波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2)直流电源输出的滤波器 图是滤除电源高、低频成分的滤波器。 (3)去耦滤波器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3、平衡电路 平衡电路是结构对称,对应阻抗相等的电路。图所示电桥就是一种平衡电路。 4、脉冲电路的噪声抑制电路 (1)整形 (2)削波器整形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3)平滑整形 5、积分电路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6、脉冲干扰隔离门 脉冲干扰隔离门是阻止幅值较小的干扰脉冲通过幅值较大的信号脉冲的电路,图利用硅二极管构成的脉冲干扰隔离门。 其它抑制干扰措施 7、与门 图是用与门抑制噪声的示意图。 第10章 检测装置的补偿及抗干扰技术 抗干扰技术是检测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要消除干扰或削弱干扰的影响,使其降到最低程度的全部技术措施。 10.1 非线性补偿技术 10.1.1 模拟线性化 1、开环式非线性特性补偿 (1)解析计算法 (2)图解法 10.1 非线性补偿技术 2、闭环式非线性反馈补偿 (1)解析计算法 (2)图解法 10.1 非线性补偿技术 10.1.2 数字线性化 1、计算法 2、查表发 3、插值法 10.2 温度补偿技术 一般测量系统都是由几个基本单元组成,如敏感元件、放大器、处理电路和显示器等。然而这些单元的技术性能无不与工作温度有关,尤其是敏感元件的静特性与环境温度关系更为密切。 10.2.1 温度补偿原理 10.2 温度补偿技术 10.2.2 温度补偿方式 1、自补偿 自补偿是利用传感器本身的一些特殊部件受温度影响产生的变化相互抵消。 2、并联补偿 并联补偿是在原有的测量系统中,人为地增加一个温度补偿环节,该补偿环节与主测量系统并行相联,其目的是使它们的合成输出不随环境温度T变化。 10.2 温度补偿技术 10.2.3 温度补偿方法 1、硬件方法 (1)零点补偿 (2)灵敏度补偿 (3)综合补偿 2、软件方法 (1)零点补偿 (2)零漂的自动跟踪补偿 10.3 干扰的类型及产生 干扰是影响测量系统和传输环节正常工作的各种原因的总和,称为干扰(噪声)。而把消除或削弱各种干扰影响的全部技术措施,总称为抗干扰技术或防护。 10.3.1 干扰的类型 1、电和磁干扰 5、湿度干扰 2、机械干扰 6、化学干扰 3、热干扰 7、射线辐射干扰 4、光干扰 10.3 干扰的类型及产生 10.3.2 干扰的产生 1、放电干扰 (1)天体和天电干扰 (2)电晕放电干扰 (3)火花放电干扰 (4)辉光、弧光放电干扰 2、电气设备干扰 (1)射频干扰 (2)工频干扰 (3)感应干扰 10.3 干扰的类型及产生 10.3.3 信噪比和干扰叠加 1、信噪比 衡量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的影响程度,即 可见,信噪比越大,干扰的影响越小。 2、干扰的叠加 (1)非相关干扰源电压相加 (2)两个相关干扰电压之和 10.4 干扰信号的耦合方式 干扰信号进入测量装置的途径称为耦合方式。干扰耦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静电电容耦合、电磁耦合、共阻抗耦合及漏电流耦合。 10.4.1 静电电容耦合 静电电容耦合是两个电路间存在寄生电容,干扰信号通过寄生电容耦合。 10.4 干扰信号的耦合方式 图所示为静电电容耦合的原理图。 10.4 干扰信号的耦合方式 10.4.2 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是电路间存在互感,干扰信号通过互感耦合。 图是两个电路电磁耦合的示意图和等效图。 1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