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千古不衰的伦理道德 前言 古圣云「天无道不成天,地无道不成地,人无道何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转运,地有道一年四季分均,人有道人伦道德不亏可为人也。人若亏了人伦道德,身虽异于禽兽,心与禽兽有何分别。圣人忧人趋于禽兽之中,因此修道立教,使天下之人皆尽此人伦大道,若不尽此人伦大道,虽然官高爵显,金银百斗,人民无德可称,有何益哉。 目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情大坏你争我夺,造成了世界毁灭的危机,举世动荡人所共知,科学登峰造极,并无挽救之方,其威力是摧毁世界而无遗,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害,不知苍生万灵,命在旦夕,此时正是万物毁灭危险之时,皆因失此人伦大道,何能不遭劫运乎。此非上天不仁是人自作自受的, 故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本专题共讲四个问题 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道德伴随伦理关系而产生, 又维系和调节着伦理关系的发展。 道德 ,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尚书》记载:“德至舜明”。 《史记》也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认为舜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 孝感天地 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 “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 老子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 “德” 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 传统伦理道德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一直延续下来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传统伦理道德涉及的范畴 (一)家庭伦理 人类在男女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最初的伦理关系就是原始家庭伦理关系,即亲子、长幼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逆转的。 亲是家族体系中的绝对权威。在观念上,父母对子女的支配最具绝对性。 家庭之中 一是男女的合理分工 二是一家之长的确定 三是强调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相互负责 《周易》对家庭之理的表述是: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尚书》记载最早的伦理关系有父母兄弟子,其道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社会伦理 指家庭以外的人伦关系。 主要包括: 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 师生关系 朋友关系 《易经·序卦传》:“有天地而有万物,有万物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妇, 有夫妇而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这种直观的、朴素的推论,说明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先后历史顺序。 1、君臣关系即主从之道 包括: 君臣风度 君臣职责 君臣人格 君是政治体系中的绝对权威。 ◎ 人们大多认同“君命无贰”、“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道德律条。 “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 岂有君可叛者乎?” ◎ 另一方面,还要“君臣有义”,君义为仁,臣义为忠 。 《大学》说: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2、师生关系即师生之谊 提倡: 德治重教 择师以德 师道尊严 安学亲师 师是学术体系的绝对权威。 “师长,君臣之纪也。” 师的权威属性类同于君臣、父子。 3、朋友关系即朋友之信 提倡 : 以志交友 立业以友 以善待友 以言会友 以友辅仁 重温中国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儒家三达德思想:《论语》提出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论[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中庸》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三达德”理想人格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仁乃全德之称。其本质为“爱人”,它有两条原则:(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首先要从“自爱”开始,在“自爱”、“自敬”的基础上,将“自爱”推展到爱、敬自己的父母兄弟及其家族,即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亲”之爱。将“亲亲”之爱贯彻于治国之中,即是实施“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2。智即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