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 比重在1.015 - 1.025之间; 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 呈酸性,pH值在 5.0 - 7.0 之间; 正常人的尿量24h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 24h的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24h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 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 第九章 泌 尿 系 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生成尿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运送尿液出人体的输尿管道。 皮质: 髓放线 肾锥体 肾小叶 被膜 肾 柱 髓质: 肾 皮质迷路 形态:豆形 一、肾的位置与形态 第一节 肾的构造 二、结构及循环 一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曲小管 袢降粗段 近曲小管 袢降细段 1.肾小体 肾小体似球形 有两极: 分两部: 1 动脉性毛细血管 2 有孔型毛细血管 3 袢状毛细血管 4 入球微动脉较粗 结构特点: 功能: 血浆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滤出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1 血管球(肾小球) 5 毛细血管内压力高 肾小管起始部凹陷而成的双层囊 2 肾小囊 血管极 尿极 囊部 球部 a 重吸收:原尿中 80%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几乎全部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b 分泌:向管腔分泌代谢产物如:H+、氨、肌酐和马尿酸等 c 转运和排出外来物质:如酚红、青霉素等 吸收水分(10%) 吸Na+,排K+、H+、NH3等,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吸收功能受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吸钠排钾,提高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2.肾小管 单层上皮性小管,具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但不同的部分其功能有所差异。 重吸收 分泌 重吸收 分泌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被动吸收水分,有利于水及离子通透 1.受肾上腺醛固酮和 垂体抗利尿素调节 2.受心房钠尿肽的作 用,提高尿量 功能 调节 (二)集合管 包括:弓状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和乳头管 进一步重吸收水分。 吸Na+排K+。 使尿液进一步浓缩。 吸收功能受激素调控 (三)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 尿的生成过程 生成过程的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一、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 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肾小囊内的液体,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 原尿 血浆的超滤液。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病变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升高,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晚期可出现一系列自体中毒的症状,如厌食、精神不振、心慌气短等,称为尿毒症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结石、肿瘤) 囊内压↑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率↓(大失血) 毛细血管血压↓ ②有效滤过压 滤过率↓(肾炎) 滤过膜面积↓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率↑(血尿) 滤过膜的孔径↑ ①滤过膜 滤过率的变化 影响因素 影响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1、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较而确定的; ● 2、体内缺水时,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尿表明尿被浓缩;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 3、体内水过剩时,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尿,表明尿被稀释;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 ● 如果不管机体缺水或水过剩,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尿,表明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减退。 如:肾衰 ● 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可变动在50-1200mOsm 渗透压毫克分子 之间,椐此可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排尿及其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形态:细长的肌性管道,长 25-30cm,粘膜形成 纵行皱襞,管腔呈星 形 位置:上连肾盂下接膀胱 3个狭窄段: 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2.越过骨盆上口处 3.穿膀胱壁内部处 输尿管 膀胱 形态 肌性器官,空虚时为三棱锥形,充盈时为卵圆形。分为 膀胱尖、体、颈、底。 1.粘膜形成许多皱襞,仅膀胱三角平滑 2.上皮在膀胱空虚时厚8~10层,充盈时厚3~4层 3.固有层含较多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4.肌层厚,内纵、中环、外纵平滑肌,但分层不清楚。 5.外膜除膀胱顶为浆膜外,余为纤维膜。 尿道 膀胱贮存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男性尿道除排尿外,还有排精的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