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民俗.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民俗.ppt

贵阳市民俗文化 传统工艺 节日风俗 民间艺术 戏剧文化 传统工艺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 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节日风俗 布依族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 布依族跳地戏(正月十五) 其故事内容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及忠义故事,揉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集话剧、歌舞、舞剧为一体。 仡佬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彝族火把节 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男女老少皆手持火把,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节日风俗 侗族祭牛神 “祭牛神”是侗、苗所共有的一种祭事活动。原因在于他们都是敬牛的民族。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祭牛神,称为“牛辰节”或“洗牛身”。祭日要让牛休息,并用鸡、鸭等祭品在牛栏旁边设案祭祀。 水族端节、卯节 水族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 端节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长达49天,是世界上延时最长的节日,又叫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卯节水语称“借卯”,节期为四天,水历十月,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 卯节因古老而神秘被成为“东方情人节”。 节日风俗 芦笙舞 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是贵阳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 苗族四月八(跳花场) 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 节日风俗 斗牛 是牛与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当地称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花灯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 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节日风俗 民间艺术 红枫湖民族村“土风狂欢夜”:民族村由侗、苗、布依3个村寨组成,荟萃了大西南16个民族的原始风俗表演,而且还从全国各地引进杂技马戏、珍奇猛兽驯化表演等等。每周举办一次。 民间艺术 (1)“三月三”乌当区新堡布依族歌会:始于1980年农历三月初三,每年一届,至今已经举行了25届,已成为贵阳市北边一个最大的歌场。 (2)三桥村圣泉“三月三”民族艺术节: 1992年举办了首届民族艺术节至此每年一届,至今共举办了十三届。 民间艺术 开阳县乐丰乡“六月六”民族艺术节:1985年开始,至2003年已举办了19届,每年前往过节的各族同胞已达万人以上,盛况空前。 傩戏 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脱胎出来的戏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 戏剧文化 地戏 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过去称之为跳神,有祭神驱鬼、祈求平安之意,而今已成为旅游娱乐活动。 安顺地戏为摊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 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 戏剧文化 布依戏 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在八音坐弹、板凳戏、土戏布依彩调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剧目分正戏、杂戏两大类,前者多系汉族地区流行的历史故事戏;后者则取材于民族民间故事。正戏道白多用汉语,唱段用布依语,杂戏则唱、白皆用布依语。 布依族民间歌唱舞蹈虽说是布依戏的基础,但布依戏之形成与汉族、壮族、苗族的戏曲有密切的联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剧文化 侗戏 侗族的戏曲剧种。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 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