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概念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 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 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山体滑坡 崩 塌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7 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 858.4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 742.6万公 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 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 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的防控 灾害的防控 防灾减灾 泥石流的 预防 地震的预防 防灾减灾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 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 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 张热带风暴卫星云图。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为防御自然灾害, 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 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 防护林。 防灾减灾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 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 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 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 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 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地震的预防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梳理归纳 自然灾害 概念分类 分布成因 防灾减灾 评价园地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D C B 评价园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A C 评价园地 6.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 川县(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附近发生8 级以上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5月25 日10时,共遇难69 227人,受伤374 643人,失踪17 923人,直 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 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评价园地 6.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 的分布”图如下: 评价园地 (1)读图归纳,完成下表: 泥石流、滑坡 台风 干旱 洪涝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区 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东南沿海 地势第二阶梯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 至消失。 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 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