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危重症护理学》 他用最后的力气说“我不想死” 2008.3.15日,郑州开往深圳的1539次列车。 11时多,列车广播5号车厢一位乘客扁桃体发炎; 12:30,该乘客呼吸困难脸色苍白; 13:36,该乘客跑到7号车厢求救; 14:05,该乘客在7号车厢死亡。 突发事件 海啸 SARS事件 禽流感 埃博拉 矿难 火灾 车祸 意外事件 地震 海啸 海啸 SARS 禽流感比非典更让人不安 埃博拉病毒 矿 难 火 灾 永不落幕的交通事故 冰冻雪灾 震前汶川 刹那间,绿树覆盖的青山变成满目疮痍,宁静美丽的村镇化作一片废墟,数万群众被埋在瓦砾之中,数十万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数百万百姓一时无家可归。 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 急诊是指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灾难医学(disater medicine)    复苏学(resuscitology)    研究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抢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的含义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起源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演变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9世纪南丁格尔 年代急救护理实践 1854—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 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 降到2%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 术后恢复病房 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成立 二战期间,休克病房;二战以后到1960年几乎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房 20世纪50年代 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辅以“铁肺”治疗,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 20世纪60年代 心电示波、电除颤、人工呼吸机、血透机使用,重症监护病房建立。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中期,在德国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标准化;国际间统一呼救电话(120、911、119、15、112、100、611),加强急救车装备,交流急救经验等。 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证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 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安全、高效、畅通、规范”。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站”,是世界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 1983年危重症医学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学科。 20世纪90年代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拓展至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救治、灾害医学 美国急诊护士、危重病护士学会相继成立 目前各国都在探讨如何完善CNS(临床护理专家)培训和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古代 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人工呼吸; 后汉华佗“麻沸散”刮骨疗伤。 解放前战争年代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50年代,重危病房、急救站。 80年代,CCU、专科ICU、综合ICU相继成立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980 — 1983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同时卫生部颁发 “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的方案”。 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第一张ICU病床。 1984年正式成立了独立专科的综合ICU。 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中华医学会 “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 1988年9月在重庆举行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会。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988年后,《急救护理学》确立为必修课,中华护理学会多次举办急救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 1989年卫生部将医院建立急诊科和ICU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条件之一。 目前,各级医院均设立急诊科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院前急救网络完善 部分地区试行,医疗“ 120 ”、公安“110”、火警“119”、 交通事故“122”等系统联动机制。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2008年奥运会 国际SOS组织成员组成国际急救医疗纵队 能用88种语言接受各国人士的急救呼叫 SOS将24小时提供报警服务 和中国的26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急救国际化 急救国际化 汶川特大地震中美国救援人员 美国友人参与救护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士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