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膀胱经技术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络腧穴学 (一) 经脉循行 【注 释】 7、贯胛:据《铜人》《发挥》改胂。杨上善:“侠脊肉也。” 8、侠脊内:王冰注无此字,疑是旁注,侠脊肉之误。 9、 髀枢:髋关节,股骨大转子处。 10、髀外:大腿外侧。 11、腨内:腓肠肌。 12、京骨:第五趾骨粗隆部,其下为京骨穴。 经脉循行要点 头部: 主干:目内眦--额--交巅(旁开1.5寸) 交巅(百会穴) 支脉(头顶部):巅---耳上角。 直行主干: 巅--脑--项--肩膊内--挟脊--腰(旁开1.5寸下行) -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腰部):从腰--挟脊--臀--腘。 其支者(背部):膊内---贯胛(旁开3寸下行),--挟脊--髀枢--髀外后廉--腘中--贯zhuan内 --外踝之后---京骨---小指外侧。 联系主要的脏腑: 属膀胱、络肾脏、通与脑。 联系主要的器官:眼、耳、 其经别入于肛。 经筋联系舌本。 (二).经脉病候 【注 释】 1. 踝厥:经脉循行小腿部分的气血发生厥逆。 2. 主筋所生病: 太阳为巨阳,行人之身后, 经筋则以足太阳为首,故主筋病。 3. 尻:音考,尾骶骨部的通称。 分析: 是动则病 头痛 指头重痛、头胀痛,眼睛脹痛,好向要脱出一样, 后项被牵扯一样疼痛。 脊背痛 腰痛 象折了一样。股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象凝结了一样,腿痛,腓肠肌好象要列开了一样, 还可以发生小腿部的气血厥逆,酸痛、麻木、冷厥。 本经穴主治:“筋” 方面的疾病: 经筋病:后项、背、腰、骶、臀、腘窝、腓肠肌、足部疼痛,足小趾功能障碍。 痔疮,(肛周肌肉病)疟、癫、狂病中的痉挛抽搐。 五官科病:眼睛昏黄,流泪、鼻塞流涕、或出血。 二.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经别 三.足太阳经筋 上挟脊上项; 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 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九页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 上结于完骨。 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九页 其病: 小指(趾)支,跟肿痛, 腘挛,脊反折,项筋急, 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 不可左右摇。 【注 释】 1、目上纲:指上眼睑。 2、踵:指足根底部。 3、脊反折:角弓反张。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 膀胱经腧穴歌赋 膀胱经腧穴歌赋 一、腧穴概述 (一)腧穴分布规律:  本经左右各67穴, 分布于头面部、颈项、背腰部及下肢部。 头面颈项部(10穴)  背腰部( 39穴) 主要分布背腰部第一、第二侧线上。  下肢(18穴)主要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 (二)、本经重点及起止腧穴 重点穴:25穴 起于--睛明 止于—至阴 头部3穴:睛明、攒竹、天柱 背腰部14穴: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 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膏肓、志室。 下肢8穴:秩边、委中、承山、飞扬、昆仑、申脉、京骨、至阴 。 (三)、腧穴主治规律 1、经络肢体病为主: 头、项、背、腰、下肢病, 2、经脉直接入络于脑:临床能治疗神志病。 3、治疗五脏六腑疾病:本经背部第一侧线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能治疗五脏六腑疾病。 (四)、针刺注意事项 部分腧穴有分布在眼区和背部,应注意刺法,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方向,以免发生损伤。 二、足太阳 腧穴 各论 头面部腧穴与解剖 太阳膀胱六十七 睛明攒竹眉冲曲 太阳膀胱六十七 睛明攒竹眉冲曲 头顶 五处承光上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展; 五处承光上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展; 后头部腧穴 头部腧穴的主治疗概要 1、头痛 、后头项痛 2、脑神志病:癫、狂、痫,中风等 3、五官病极其头痛 背部腧穴 背俞穴歌 刺法 背俞穴主治 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 重在治疗五脏病“阴病行阳” 1)与募穴相配,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 2)与原穴配合,治疗五脏虚证 骶部腧穴 骶部腧穴 下肢腧穴 大腿部穴位 承扶: 臀下横纹中点. 殷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 承扶下6寸 浮郄:在腘横纹外侧端, 委阳上1寸, 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 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委中(BL40) 合穴,膀胱下合穴,四总穴之一, 【主治】 1.腰痛,配肾俞,腰阳关,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配阳陵泉,悬钟 2.小便不利,遗尿。 3.腹痛,腹泻,呕吐 (急性胃肠炎委中放血)配曲泽凉血解毒 4.皮肤病:瘾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