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镇 痛 药 ? 疼痛是多种原因(疾病、伤害刺激)所致的常见症状,使患者感受痛苦,影响病人情绪,尤其是剧痛,还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适当选用镇痛是必要的。 疼痛部位与性质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过早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镇痛药——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病人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镇痛药按其作用特点和机制分为强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两大类。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在镇痛时,意识清醒,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但能成瘾,称麻醉性镇痛药, 属本章叙述范围。 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属第下章内容。 吗啡(morphine) 属阿片生物碱类,从罂粟科植物未成熟果实(浆汁)阿片中提出的生物碱。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1806年,德国学者分离提取,并命名为吗啡。 [作用机理] 激动中枢阿片受体有关。70年代证实中枢存在阿片受体,后随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同脑区存在阿片受体不同亚型(μ、κ、δ等),其效应不同。 镇痛部位: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与镇痛有关。我国学者邹刚教授60年首次证实第三脑室镇痛部位。 镇痛作用机理:吗啡(阿片类药物)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激动阿片受体,摸拟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而发挥镇痛效应。 [药理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 强大,对各种疼痛有效,特别对慢性钝痛效果好. 与全身麻醉药镇痛不同,即在镇痛的同时,意识清楚,听觉、视觉及触觉等不受影响。 2.镇静(欣快感) 在镇痛的同时,兼有镇静和欣快作用,主要是病人情绪上的改变,由此消除病人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并在外界环境安静情况下诱导入睡。这种欣快感也是导致成瘾的重要原因。 3.镇咳 抑制咳嗽中枢,镇咳强大(由于成瘾,少用) 4.抑制呼吸 治疗量即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敏感性。 5.催吐 作用脑干极后区。 6.缩瞳 中毒时瞳孔针尖样大小,与中脑盖前核有关。 二、平滑肌兴奋作用 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使肠道推进性蠕动减 弱;抑制消化液分泌,导致便秘。 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哮喘禁用。 括约肌张力增加: 胆绞痛、肾绞痛选用吗啡+ 阿托品。 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导致排尿困难。 三、心血管系统 吗啡可引起组胺释放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小A、小V),使血压下降,四肢温暖。 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增高。 四、免疫系统 吗啡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在停药戒断症状期最为明显。 [临床应用] 1.镇痛 适用剧痛,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枪伤及晚期癌肿疼痛。 2.心源性哮喘 由于左心衰突发性急性肺水肿 而引起呼吸困难; 综合治疗包括:强心苷、氨茶碱、利尿及吸氧外,静注吗啡可产生良好效果。 机理:①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促进肺水肿液吸收。 ②镇静(欣快),消除紧张、焦虑、恐 惧情绪。 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呼吸 由浅快变深慢。 对心源性哮喘伴休克昏迷和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支气管哮喘禁用。 [不良反应] 1.成瘾 一旦停用吗啡,戒断症状产生(流涕、哈欠、惊厥、BP↑、大小便失禁等)。严格管理,合理应用,适当脱瘾治疗。 2.呼吸抑制 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患病 人禁用。 3.恶心、呕吐、便秘 哌替啶(pethidne;度冷丁dolantin) 人工合成镇痛药,作用与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10,不良反应较吗啡轻。 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7-1/10) 2. 没有便秘,也无止泻作用。 3. 对妊娠末期子宫不对抗催产素作用,不延长产程。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