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卷一试题分析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课标卷二所体现的继承性 42.(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命题立意】考查自然环境(地理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重视知识点的融合。 【考核目标和要求】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等级】本题难点在于如何具体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经纬度、湖泊轮廓、海心山等信息可以确定该湖泊为青海湖,青海湖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42.(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解题思路】生活用品包括:衣、食、住、行。根据材料可知海拔较高,需要注意高原反应(准备小氧气瓶或药物)。又因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需要准备防晒霜、墨镜、遮阳帽等物品。高原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要带高压锅。图示区域昼夜温差大,需准备御寒衣物。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需要经过青海湖,所以需要配备好救生工具(如救生衣)。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准备防风帐篷。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整体性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答案: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压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补充)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需要经过青海湖,所以需要配备好救生工具(如救生衣)。 42(10分)旅游地理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课标卷二的旅游地理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知识:地质灾害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能力:获取、解读 获取:文字、图形 解读:结合试题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 【解析】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一、2014年高考课标卷一地理试卷分析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