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护士长培训-解读心肺复苏#资料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2010年心肺复苏相关新要点 护理部 2010年11月 急救指南发生五大变动 1、将“A-B-C”变为“C-A-B” 2、“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3、基本生命支持有所改变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复苏后仍要积极救治 一、将“A-B-C”变为“C-A-B” CPR中的A-B-C转化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不包括新生儿)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对于CPR(心肺复苏)及ECG(心脏急救处理)的指导指出初期的胸外按压优先于呼吸。 建立人工气道应延迟到复苏开始数分钟后进行。 当施救者未经过专业训练可仅心外按压。 二、“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早期实施CPR,强调胸部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全面的心脏骤停复苏后期救治。 三、基本生命支持有所改变 1、基本生命支持流程简化, “一看,二听,三感觉”已从流程中删除。(施救者在判断患者意识的同时判断患者呼吸) 对所用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施救者摸脉搏不能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未判别,即刻开始行CPR与胸外除颤(有除颤条件的话)。 2、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分钟(不随意停止看图形) 3、按压深度 成人至少5cm 婴儿 4 cm(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前后胸腔直径的1/3) 4、要求每次胸外按压胸廓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尽量不要中断 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 最大程度减少因心律脉搏检查、除颤、建立人工气道和血管通路引起胸外按压中断。 每2分钟(200次按压)更换按压者,为必须行为。 6、人工呼吸频率推荐8-10次/分钟(高级气道通气6-8次/分钟)。 避免过度通气,通气时间大约1秒,可见胸廓起伏。 7、循环建立后,监测动脉血氧,调节氧浓度,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不小于94%。 8、推荐低能量除颤 尽快使用自动除颤仪,尽量缩短按压与除颤之间的时间,每次除颤后即刻开始CPR按压。 2010年指南推荐:双向波除颤,先低能量再高能量除颤, 120J—200J。 对于儿童,最初能量建议2-4J/kg(单向与双向均为此标准),再次除颤之后的能量选择推荐至少4J/kg,不超过10J/kg是可以接受的。 CPR考核 能复述成人、儿童与婴儿的早期复苏要点 操作注重效果: 按压:深度、频率、是否完全回弹 简易呼吸器:开放气道、EC手法、胸廓起伏 时间安排: 12月6-10日:心内(15人)手术、SICU(7人) 12月13-24日:心外(35人),大内(4人) 12月27-31日:急诊(14人), ICU(9人) 2011年1月10-14日:大外(18人),体检(2人) * * *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