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勘察工作的平面布置 (1)勘探孔应布置在沉井周边或角点的外侧,距沉井外壁的距离不宜大于2m; (2)面积在200㎡以下的沉井,不得少于1个勘探孔;面积200㎡以上的沉井,应在四角(圆形为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圆周的交点)外侧各布一个勘探孔;面积在1000㎡以上的特大沉井,应在增加勘探孔数量,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30m。控制性孔占勘探孔总数的1/2。 3.勘探孔的深度 勘探孔深度应按下式确定: D≥H+(0.5~1.0)b (3-6-4) 式中 D-勘探孔深度(m) H-沉井深度(m) b- 沉井井宽或井径(m) 按式(3-6-4)计算时,D不得小于沉井刃脚以下5m的深度;当需要验算沉井基础沉降量时,D不得小于压缩层计算深度。 1.除常规的钻探、取样外,应有静力触探和标贯等原位测试相配合。 2.室内试验除应进行常规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外,当沉井作为整体基础需作稳定性验算时,宜进行UU试验(试样在施加围压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排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需估算沉降的沉井基础应进行压缩试验,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上覆土层与附加压力之和;当沉井底部为岩石地基时,应采取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三)勘探方法的选择述 之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了岩土工程评价做铺垫,评价工程场地条件的好坏。勘察得出的各种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工程场地的土层性质,如承载力,选出持力层等等。在不同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都不相同,沉井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应参考不同的地区的已有经验进行施工。 (四)沉井岩土工程评价 第六节 深基础 三、柱基础岩土工程报告书 一、桩基础 二、桩基础岩土工程分析 四.沉井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一、桩基础 桩是竖立或者微倾斜的挤出构造,的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墩则相对于桩长度来说比较小,界面尺寸较大),桩是被埋置土中把作用于上部结构的荷载和力传递给地基土(基岩)。桩基础一般情况下属于深基础类型。在解决基础问题时,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桩基础: 1 当具有可靠承载力的岩(土)层埋藏于较大深度时; 2 直接在结构物的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时; 3 当上部结构把很重的集中荷载传递给基础时; 4 当上部结构传递下来是非常大的竖向以及水平荷载时; 5 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时; 6 位于河岸,滨海等处的建筑物; 7 地下水位很高时。 桩的类型有很多,因此根据建筑结构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经验、治桩材料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变化规 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 、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 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和软弱夹层;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 )、桩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内容 查明基岩的构造,包括产状、断裂、裂隙发育程度以及破碎带宽度和填充物等,楚通过钻探、井探手段外,尚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地表露头的调查测绘和物探等方法。除此外,尙应查明基岩的风化程度及其厚度,确定基岩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这对于选择基岩为桩基持力层时是非常必要的。查明持力层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对桩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打入预制桩和挤土成桩的灌注桩的振动、挤土对周围既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设施和附近精密仪器设备基础等带来的危害及其噪声等公害,故评价成桩可能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勘察中要求查明拟建建筑物范围内底层分布规律、均匀性,勘察点应布置在柱列线位置上群桩应根据建筑物的体型布置在建筑物的轮廓的角点、中心和周边位置上。 1 初勘阶段可根据拟建场地形状按网格状和梅花桩布置探孔,对高架道路、桥梁等线性工程可沿拟选轴线布置勘探孔; 2 详堪阶段应根据建、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在其中心、角点或周边布置勘探孔 (二)、 勘察点布置 1 对端承桩已为12~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2m。当相邻两个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统计全套课件.pptx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x VIP
- 海外代理协议合同协议.docx VIP
-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简述10KV 高压配电柜安装.doc VIP
- GB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RB∕T 174-2021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专业要求.pdf
- CP-717安装指南.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