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这使得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发展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于是普通老百姓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而且,民间的确散落着为数不少的国家珍宝,但是却得不到权威行家的专业鉴定,于是“鉴定无门”成了民间收藏者一直以来面临的普遍难题。古董鉴赏栏目的开播正是应这些人所需,可谓恰逢其时。 但是,这些服务大众的节目却在开播的过程中悄然发生了改变…… 《寻宝》是中央电视台一档艺术品收藏领域大型活动节目,是一档收藏类真人秀节目。 节目时长为每期六十分钟。《寻宝》节目具有权威的专家资源,涵盖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等文化收藏领域。 《寻宝》节目的主要内容 地方文化:节目开篇将以精致的电视短片,向观众推介城市文化,介绍地方名胜古迹、历史传承和收藏特色。 宝物选秀: 海选→精选60件→专家评鉴→候选“民间国宝”→观众票选最终确定 就是这样一个央视的专业鉴定节目也难逃造假炒作的丑闻! 专家对藏友提供的一方“清代寿山橘皮田黄冻印石”进行鉴定估价,现场鉴定专家是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靳志忠,他开出了180万元的高价。节目播出后,很快就有观众在《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一书中发现,有一件与栏目中质地、形状、印记完全相同的田黄印石,这是典型的自卖自夸。 节目还出现过由专家鉴定为真迹的吴作人画《牧牛图》,估价25万元。后经由吴作人妻子、女婿及书画家萧淑芳等鉴定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哗然一片。 据2012年7月22日播出的《寻宝》的藏家赵建民所言,黄胄赠邓纳的《赶驴图》是他在08年甘肃天水老家所得。而邓纳在09年8月份向新华社记者出示了同样的画作。这个邓纳是谁??他是捷克著名汉学家、欧洲汉学家协会委员、前捷克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09年邓纳日在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也就是说09年这幅《赶驴图》还在邓纳本人手中,而《寻宝》的赵建民竟然在08年就得到了,还被《寻宝》的专家们鉴定为真迹无疑。真是天大的荒谬。 跟风节目: 安徽卫视 《周末赛宝会》、 河南卫视《华豫之门》、 北京卫视《天下收藏》、 湖南卫视《艺术玩家》、 山东卫视《收藏天下》等。 《华豫之门》的“干爹炒作 ” 一个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翡翠上节目,结果却被鉴定是一颗玻璃做的地摊货,然后这个笑话就在微博上传。可是让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就是节目播了以后,这个所谓的干女儿就通过微博爆料说,自己是这个节目的托儿,所谓的干爹呀什么翡翠这些,都是节目组设计的。 王刚,请收起狂砸“赝品”的紫金锤 《天下收藏》和其他同类节目不同,在节目中,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 这种看似正直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缘于千方百计赚取眼球的精心谋划 ,收视率在这种手段浮夸的“砸宝”的行为中上升,但是节目的整体水平却下降了几个档次。 像这样的恶意炒作在本应热情宣传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的鉴定节目中屡见不鲜。 鉴定古董的节目应该是以给受众提供有用有效的信息 ,提供藏友相互交流平台,改善当前古玩市场的鱼龙混杂,而不是为了牟利而进行恶俗的炒作,过度的宣扬和误导。这是对艺术和人性的轻蔑,对大众心理底线的挑战。 节目造假其实就相当于在欺骗观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怪象应该予以扼制!电视台只是为了赚取收视率,不骗钱,观众没有利益上的损失,但电视台失去的是公信力 !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 特点: 1.全民参与、互动——文化娱乐的狂欢 《寻宝》的海选方式是在当地举办大型的公益鉴定活动,对所有市民都是免费的,只要拿着藏品过来,就可以与权威专家面对面交流,享受专家的服务。 2.晋级规则设置——文化娱乐的手段 收藏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规则就是竞争和淘汰制,多半的收藏类真人秀节目都会决出优胜者、淘汰失败者,比赛因素构成了节目的戏剧性魅力。 3.“真”的纪实与“秀”的表现——彰显娱乐文化 节目把从前期对当地文化历史的挖掘和接受海选报名,到海选和鉴定的过程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且用大量特写镜头放大藏品的细部特征,以及藏家对藏品痴迷的程度。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