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旅游综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旅游综述.ppt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首府:呼和浩特 (蒙语意为“青城”) 成立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总面积:108.3万平方千米 全国第3位 仅次于新疆和西藏 总人口: 约2400万。 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49个民族组成。 目录 历史 地理 衣食住行 宗教祭祀 民俗文化 历史概述 远古 匈奴、东胡 鲜卑、乌桓 突厥 契丹 蒙古 远古:新旧石器时代,河套文化、大窑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 元朝:1279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地形是: 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降水有何特点: 春=气温骤升、 风大 夏=短而炎热、降水集中 秋=气温剧降、出现霜冻 冬=漫长寒冷 民族构成 主体民族——蒙古族 源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 族源:契丹室韦部 诞生: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蒙古族诞生。 衣食住行概述 蒙古包——住 蒙古服饰——衣 蒙古饮食——食 蒙古马——行 蒙古服饰——衣 蒙古族的生产方式是以游牧为主,其服饰习俗受生产方式的制约,服饰多以皮服为主。 “蒙古袍”: 常见的袍服大同小异,多用红、黄、深蓝色的布料或绒线,在衣领、袖口、下摆等处绣上精美的花边。 蒙古皮靴:这种靴子乘马伸镫方便,离马在草上地徒步行地,阻力小,靴子的立筒既能防寒防风,又能防止小腿和蹬皮摩擦。 蒙古头饰:蒙古族妇女最有民族特色的饰物。 蒙古族男女服饰 蒙 古 帽 蒙古族头饰 蒙古族头饰很美丽、华贵,一般用玛瑙银链珊瑚玉石穿缀而成。蒙古族服饰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蒙古族男子还有“三不离身”:木碗、腰刀和火镰。 蒙古族喜用木制器皿,木碗是用原木制成,大部分用银包镶,其花纹很是美观。 吃饭时,即使是一家人,也是各用各碗,客人也是用自己的碗来就餐。凡是身边不带碗者,就要被人耻笑。 木碗、腰刀、火镰三不离身的习俗,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历史上屡遭战乱所形成的。 蒙古碗  蒙古碗是用桦树根加工成的,碗面用银片包镶,碗托錾刻精细的花纹。蒙古族人民用它吃饭、喝酒、喝茶,用完就揣在怀里视为珍宝。 行 蒙古族被人们称 为“马背上的民族”。 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生活的好“帮手” 现在,随着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事业的发达,现代化的汽车、火车、飞机、船等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变化很大。 马鞍具 蒙古人对马鞍具的装饰和制作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古老传统。其制作与金银工艺的装饰分不开的。北方民族用金银的历史很久,人们在工艺制作过程中,认识了金、银的物理性能展性和延性,将它锤成金箔或拉成金丝等装饰在各种器物上。在北方民族中各个时期都有着极丰富的金银器皿和装饰物品。 桀骜不逊的蒙古马 蒙 古 马 放驼归来 主 要 饮 食 炒米 “白食” “红食” 白 食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红 食 宗教祭祀概要 宗教信仰 祭祀活动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的是萨满教。 萨满是“巫”的意思,该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 13世纪以前,蒙古族普遍萨满教。 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别支。 16世纪后期,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佛教开始盛行。 祭天 祭地 祭火 祭敖包 那达慕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 17世纪以后黄教虽然传入蒙古地区,但萨满教的遗迹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仍然保存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祭天: 祭腾格里(天)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山丘等高处立木头或石堆等标记,以此代表“腾格里”。 祭地: 祭地也是蒙古人自然崇拜的一种。蒙古人有“天父地母”之说,认为大地上有名的山川和奇特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主神。蒙古人把鲜奶和奶酒每天早晨酹向所在地的山巅,表示致祭。 祭敖包: 这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习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 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 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 成吉思汗祭祀 成吉思汗祭奠,每年有大祭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这四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史称为四时大祭。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意思是主人的陵园。 祭祀成吉思汗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