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或全国主要卫生日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信息.docVIP

世界或全国主要卫生日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信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或全国主要卫生日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信息

世界或全国主要卫生日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信息 1.全国强化免疫日(1月5日)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拉网式接种等四大策略,特别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强化免疫是为了补充及完善,而不是代替常规免疫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免疫高危年龄组(通常0~4岁)的儿童,尽可能快地阻断野毒株传播。在中国,1993年12月江泽民同志给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拉开了我国强化免疫日的序幕。 核 心 信 息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惟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给他人,但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儿童一旦发病将会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而导致身体残疾或死亡,严重摧残患儿的身心健康。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最佳方法是婴儿出生后满2个月就开始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每月1次,连服3次,4岁时再强化1次。2000年,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地区,但4岁以下儿童仍要服足4次糖丸,直至此病毒在全世界消失。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即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对全国所有4岁以下儿童各服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 2.国际麻风节(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1954年,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倡议以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国际麻风节,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麻风是可以治愈的,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不应继续下去,呼吁人人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可和响应,目前已有150个国家参加这种庆祝,麻风节已变成了全球性卫生日。 1987年11月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在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将国际麻风节定为中国麻风节的决定,将1988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作为第一届中国麻风节。中国卫生部和中国麻风协会要求各地病人和麻风防治工作者,消除人们对麻风的偏见和恐惧。 核 心 信 息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省(自治区)。由于积极防治,目前本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3.全国爱耳日(3月3日) 中国目前有聋人2057万,7岁以下的聋儿约80万,而且,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人约3万。1998年3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门共同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卫生部要求各地、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把防聋治聋工作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贯彻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共同把此项工作做好;加强对医务人员《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减少产伤致聋;逐步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做到早期诊断和训练;积极宣传爱耳护耳知识,预防可避免性耳聋的发生。 核 心 信 息 药物性耳聋(耳毒性聋)是指应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引起的耳聋,最常见的耳聋性药物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等。此外,一些利尿剂、抗肿瘤药物及水杨酸制剂也可引起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的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耳鸣、耳聋,可发生于用药期或停药后数周至数月。耳聋开始于高频区,逐渐向语言频率扩展。所以,开始时患儿常不觉耳聋,家长往往待其病情逐渐加重,波及语言区时才发现。 注意以下几点,可减少耳聋性药物的危害。 (1)妊娠期妇女禁用耳毒性药物。 (2)婴幼儿、老人、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耳聋性药物。 (3)避免联合使用耳毒性药物。 (4)药物性耳聋有家族遗传性,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敏感史者应禁用该类药物。 (5)耳毒性药物的用量应严格根据患者体重确定。 (6)家长不随便给孩子应用抗生素,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指导用药。 (7)给孩子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 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1982年在纪念德国著名细菌学家罗伯特·柯霍发现结核杆菌100周年大会上,国际防痨和肺病联盟(IUATLD)宣布,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提高在全球范围的抗结核行动。 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中国,结核病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