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上党课解决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争做沈浩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为****经营发展贡献力量 -----学沈浩专题党课课件 近期,市国资委、集团公司党委在组织系统内开展了“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的主题实践活动,并要求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次“书记上党课”活动。今天,我们把**党总支全体党员召集起来,不说是上课,其实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习沈浩精神的一些体会。沈浩同志,大家都比较熟悉,前段时间,公司组织主管以上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学习了《沈浩日记》、《红手印的褒奖》等书籍中的部分内容,可以说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学习的,通过学习对沈浩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就把我的体会和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二、怎样向沈浩同志学习? 三、学习沈浩我们应该做什么? 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2007年,沈浩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沈浩从2004年到2009年在小岗村不过6年时间,但小岗人竟然3次为他摁下红手印,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小岗人以他特有的方式给沈浩以最高的礼赞。 那么,我们究竟向沈浩学习什么,或者说沈浩究竟体现了那些精神,是我们探讨的第一个话题。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2010年“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讲话中对沈浩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要学习沈浩同志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精神品质。 沈浩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把生命都献给了小岗。 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爽快答应了。其实,同事们都担心,沈浩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又很忙,如果他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可沈浩什么困难也没提,匆匆安顿好家里,义无反顾去了小岗。 沈浩6年在小岗,长期顾不到家,妻子又忙不过来,夫妻俩只好把女儿送回老家萧县去读书。沈浩是个孝子,1996年以来,老母亲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到小岗任职不久,他只好又把母亲送回萧县老家,托付给哥哥照料。6年来,每逢大年三十,他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过年,然后再赶回合肥或萧县和家人团聚。 2006年底,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结束,小岗村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找到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28年前,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这次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致富而“留人”。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征求沈浩意见。沈浩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便毅然决定留在小岗。 时光匆匆,到2009年底,沈浩第二个任期又要结束了。这个时间越临近,小岗人心情越矛盾,为了小岗的发展和未来,大家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到他离家6年,做出太多牺牲,又觉得于心不忍。村干部和村民们反复合计,再三商议,于今年9月24日又一次按下了深情挽留他的红手印——整整186颗鲜红的手印……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几天,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还对他说:“沈书记,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又按了红手印,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但是,小岗人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个多月后,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 二要学习沈浩同志迎难而上、致力发展的精神品质。 2004年2月,沈浩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带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来到了小岗村。 “一朝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是当时小岗村的真实写照。沈浩的前几任也一直在探索小岗发展的路子,但限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很大。有的村民对沈浩并不太信任:“这个省城的年轻人,是镀金来的吧? ”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为小岗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