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虾病害防治篇
对虾病害防治篇
对虾病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由环境变化(如气候突变或水质恶化或水温、盐度、PH值突变等)诱发形成的。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或共生原生动物等)感染引起。
由苗种携带病原体引起。
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如下:
放养前,没有经过清淤、晒塘、毒塘、培水。
引进受污染或不良水源或换水不当。
投喂质量较差的饲料或饵料,投喂量不足或过多,投喂饲料颗粒过大或过小。
放养密度过大。
工具没经过消毒处理。
没有适当适时的施用药物。
未及时发现疾病,耽误了治疗时机。
诊断方法
现场调查:
问对虾病害史;
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观察对虾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
观察水色及变化情况,分析水质情况。
现场取样
取活着的病虾和刚死的虾,中成病虾不少于3尾,而幼体、虾苗病虾不少于5尾,以便做综合诊断。
取样镜鉴部位:体表(如尾部、鳃部、附肢等)、鳃、血淋巴、心脏、肝胰脏、淋巴样器官、胃肠道、肌肉、造血组织、排泄器官。
做好记录:
检查地点、时间、池号、病虾编号、体长、外观症状、各器官组织症状、镜检结果、水质检测情况。
给药方法
全池泼洒
短期全池泼洒:即先降低一定水位,再全池泼洒,然后恢复或提高至对虾能维持生活水位。
口服法
对虾病害种类
病毒性疾病
a、桃拉病综合症:
病原:感染一种直径为31-32纳米的球状RNA病毒(TSV)引起的
症状:①体色发红、红须、红尾以及附肢发红。
②肝胰脏发红或发白且肿
③头胸甲与肌肉分离,有时在头胸甲壳有白斑点。
④发病虾一般是少摄食或不摄食,在水面上缓慢游动,离水不久即死
⑤死亡率高,一般成活率小于20%,属急性传染病。从发现对虾得此病到拒食的时间仅4-6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
防治:目前为止,无有效治疗方案,只能预防,发现有几尾得此症状的对虾,且有大量对虾刚发生拒食现象,要及时捕完,以免带来更大损失。
b、白斑综合症:
病原:感染一种有囊膜的杆状双旋DNA病毒(WSSV)引起的。
症状:①病虾肝胰脏肿大,颜色淡且有糜烂现象。
②头胸甲易剥落,且有针尖大小白色斑点。镜检下有规则的(荷叶状)斑点或“弹着点”状斑点。若有大量对虾仍能摄食,只要做好防治,死亡率不会太高;若并发水质突变或细菌感染(如弧菌感染),有较多对虾停止摄食,行动迟缓,弹跳无力,发生通体淡红或红棕色,有空肠或肠积水,躯壳带有斑点,则易发生大量死亡,要及时捕捉,以免带来更大损失。
防治:发生对虾刚脱的头壳有白色斑点,就要及时防治
c、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症
病原:感染一种单链DNA细小病毒(HHNV)引起的。其在宿主细胞核内可形成包涵体。
病症:①病虾身体变形,尤其在额角弯向一侧,第六体节及尾扇变小。感染严重时,体表有烧焦状。
②对虾死亡率低,就是养不大,故称矮小变形症。在放养30-50天后,若发现此病,立即送检确认及时处理,以免带来更大损失。
d、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症
病原:感染一种直径只有22-24纳米的球状DNA病毒(HPV)引起,其主要侵犯对虾肝胰脏及中肠
症状:①对虾厌食、行动补活泼、生长缓慢,鳃和体表有时附着共栖生物,偶尔腹部肌肉变白;
②若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肝胰腺发白且萎缩;严重时,病虾中肠变粗变红,肝胰腺发红,甚至糜烂。
③其主要危害幼虾,有少数病虾在刚发生肝胰腺萎缩发白、空肠空胃时,及时防治,不会引起大批死虾;若有较多病虾中肠发红,肝胰腺发红,则易引发大量死虾。
e、白黑斑病
病因:环境突变,诱发细菌和病毒综合感染引起。
病症:①病虾腹部每一节两侧甲壳的侧叶上触须一个白色斑点。斑点的直径约0.5cm,形状补规则,肉眼看上去及全身腹面的甲壳也略呈白色。到后期,其白斑点转变成1列黑斑。
②若有较多病虾感染此病,对虾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发现此病,要及时做好处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f、黄头病
病因:感染一种杆状RNA病毒(简称黄头病毒YHV)引起的。
病症:①病虾活力较低,食欲减退,在水面上呈不规则游动。
②病虾头胸甲因肝胰腺发黄而呈黄色,鳃丝发黄,对虾体色发白。濒死虾在池角水面聚集。
③病虾开始特别会摄食,然后突然停止摄食,而后2-4天内对虾会发生大量死亡。因此,刚发现此病症时,要及时处理。
病毒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①要防止病毒性疾病,首先要了解病毒结构、复制、传播途径: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仅含有一种DNA或RNA的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寄主,依靠寄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其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形成的涵体。
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垂直传播,即亲虾通过繁殖将病毒传播给子代:二是水平传播,即对虾经口摄入、鳃部侵入、伤口感染等。而摄入感染的危害大于侵入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