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配电标准化管理规范
配电标准化管理规范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布
二0一一年二月十一日
目 录
前 言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岗位职责 2
3.1 各级专业人员的配备 2
3.2 各级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 2
4 运行管理 3
4.1 障碍、异常定义 3
4.2 巡视检查分类 3
4.3 巡视检查周期及要求 3
4.4 配电设施的保护 4
4.5 配电设备预防性试验 4
4.6 运行分析 4
4.7 故障处理 5
4.8 工器具、仪表管理 6
4.9 双电源管理 6
4.10 信息系统数据管理 6
4.11 班组管理日常工作 6
5 设备管理 6
5.1 一般规定 6
5.2 设备变动 6
5.3 设备标志标识 6
5.4 中压线路及设备的命名方法 7
5.5 设备缺陷管理 8
5.6 运行维护分界点划分原则 9
5.7 配电主要设备运行要求 9
6 检修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现场标准化作业 14
6.3 带电作业 14
7 工程管理 15
7.1 工程设计 15
7.2 工程施工 15
7.3 工程验收 15
8 技术管理 15
8.1 档案管理 15
8.2 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18
8.3 技术资料 19
8.4 技术资料填写主要内容 21
9 技术培训 22
10 文明生产管理 22
附录A:配电设备缺陷分类细则 23
附录B:标志牌安装及制作规范 29
附录C:配电线路标准化建设规范 34
附录D: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班(站)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62
配电标准化管理规范
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配电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适应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需要,满足实现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公司对《配电管理》(Q/JD-10-2005)进行了修订,编制了《配电标准化管理规范》。
1.2本规范的修订依据是国家电网公司及公司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并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新增了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带电作业、应急电源管理等内容,修订了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简化了班组各种记录,实现技术资料网络化管理,规范和细化了设备标志及安全标志,统一了技术资料填写要求。
1.3本规范规定了配电安全生产、运行、检修、技术资料、生产培训、工程管理以及文明生产管理的办法与要求。相关环节除应符合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号)
吉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国网安监〔2009〕664号Q/GDW382《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51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10〕637号DL/T599 城市中低压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60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2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巡视对象 周 期 1 架空线路通道 市区:一个月 郊区及农村:一个季度 2 电缆线路通道 一个月 3 架空线路、 柱上开关设备
柱上变压器、 柱上电容器 市区:一个月 郊区及农村:一个季度 4 电缆线路 一个季度 5 中压开关站、 环网单元 一个季度 6 配电室、 箱式变电站 一个季度 7 防雷与接地装置 与主设备相同 8 配电终端、 直流电源 与主设备相同 巡视检查要求,巡视人员应认真填写巡视记录,包括:气象条件、巡视人、巡视日期、巡视范围、线路设备名称及发现的缺陷情况、缺陷类别,沿线危及线路设备安全的树木、建筑和施工情况、存在外力破坏可能的情况、交叉跨越的变动情况以及初步处理意见和情况等。
配电设施的保护
配电线路的保护区,是指由线路边线各向外水平延伸5m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线路保护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保护区的宽度应在地下电缆线路地面标识桩(牌、砖)中注明。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分配电设施保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