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第七章 固气界面上的吸附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程序升温脱附(TPD) 测量某固体酸碱的强度和数量时,固体上的物种活性系数是未知的,因此从热力学上来讲固体的酸度和碱度都是不确定的,如果考虑到上述局限性,又不过分强调数值的精度,其绝对值还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于测定酸强度和酸量的方法有胺滴定法,红外和气体吸附脱附法,后两方法更为普遍。 程序升温脱附原理 碱性气体在酸性中心上吸附时,吸附在强酸中心上的比吸附在弱酸中心上的稳定,也更难脱附,提高温度可令其从酸性中心上脱附,而那些在弱酸中心上的将首先脱附,因此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脱附的吸附碱相对量可测定酸中心强度,而脱附的碱性气体的量也就对应其酸量。 常用的碱性气体有氨气,吡啶和正丁胺。 两种常用的研究酸技术的比较 程序升温脱附 吡啶红外 酸量 峰面积计算 峰面积计算 酸强度 可以,温度范围较宽 可以,只能比较300℃以内的 酸分布 不可以 可以 酸类型 不可以 可以 简要操作 1.吹扫:吹扫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水分和杂质 2.吸附气体 3.吹扫物理吸附的气体 4.程序升温 氨气TPD实例 在Cu-Mn-Si耦合反应合成环己酮和2-甲基呋喃的研究 A3: Cu:Mn=1:2.32 A4: Cu:Mn:Si=1:1.12:2.32 A5: Cu:Mn:Si=1:1.12:1.13 A6: Cu:Mn:Si=1:1.12:0.67 结论:弱酸对环己醇脱氢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中等强度的酸对环己酮的收率影响大 Hong-Yan Zheng,Yu-Lei Zhu,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9(2008)342-348 2.程序升温还原(TPR) TPR是指在程序升温过程中,使催化剂被还原,它可以提供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金属氧化物之间或金属氧化物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一种纯的金属氧化物具有特定的还原温度,可以利用此还原温度来表征该氧化物的性质。 如果氧化物中引入另一种氧化物,两种氧化物混合在一起,如果在TPR过程中每一种氧化物仍保持自身的还原温度不变,则彼此没有发生作用;反之,如果两种氧化物发生了固相反应,氧化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则原来的还原温度也要发生变化。用TPR法可以观测到这种变化。 程序升温还原原理 当负载的金属的价态,聚集状态,与载体的作用发生改变的时候,其还原温度,还原后的价态将会发生改变,如果能测出程序升温还原过程中氢气的消耗量,还原温度等,就能得到负载金属的一些状态参数。 TPR常应用于表征负载型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TPR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获得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金属的价态和是否形成合金等方面的信息。 二、变压吸附 * 概况: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原理是在恒定温度下周期性改变体系压力,增大压力时吸附,减压时脱附,混合气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和分离系数不同而使其在脱附时完成分离。 它有如下优点: ⑴产品纯度高。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节能经济。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 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点,PSA技术发展到现在,技术发展迅速并相当成熟。 吸附:当两种相态不同的物质接触时, 其中密度较低物质的分子 在密度较高的物质表面被 富集的现象和过程。 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一般 为密度相对较大的多孔固体) 被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吸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 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毛细管凝缩、物理吸附。 气 相 固 相 变压吸附原理 压力越高单位时间内撞击 到吸附剂表面的气体分子 数越多,因而压力越高平 衡吸附容量也就越大;由 于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动 能越大,能被吸附剂表面 分子引力束缚的分子就越 少,因而温度越高平衡吸 附容量也就越小。 从上图的B→A和C→D可以看出: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力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从上图的B→C和A→D可以看出:在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减小。一般吸附在常温状态下吸附,视作等温。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变压吸附原理 弗鲁德里希 * * 兰茂尔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1881年1月31日一1957年8月16日)美国物理化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格廷根大学博士。曾在史蒂文斯工学校执教。是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美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兰茂尔,一生进行过许多有益的研究,但在科学上实现的最大突破还是人工降雨。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兰茂尔就和化学家谢弗等人共同进行了人工降雨的研究。在兰茂尔的研究室里保存着小小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