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元:百年大学语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种现象延续了一百多年,导致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于是有上世纪末的“批判中国语文”总爆发。这次爆发的口号是“炮打中学语文”,爆发文章的结集题为《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 百年大学语文回 顾 1904—2014 大学语文是新文化运动后的新开课程,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古代语文的教学,白话文迅速流行,从高中到大学,就有必要继续选教文言文、增加语体文这两方面的文章。 (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南方周末 2007年5月24日 ) 大学一年级普遍添设国文课程,是民国二十七年度开始的,到现在两年了。为什么要添设?据说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 (叶圣陶《大学一年级国文》,《教育通讯》1940年10月12日) 历史的细节 叶圣陶先生 与大一国文 1938年,叶圣陶先生在重庆,受邀去武汉大学讲大一国文课,他非常高兴,踌躇满志,给夏丏尊写信说: “弟现在不只作初中国文教师,且作大学国文教师,……若教了一年半载,实际经验一定不少,……可以编一部国文教学法的讲义矣。” (阅读与写作)这个目标应该在中学阶段达到,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不必再在普通文的阅读与写作上费工夫了——现在大学里有一年级国文,只是一时补救的办法,不是不可变更的原则。 叶圣陶《对于国文教学的两种基本观念》(1940年8月18日) 大学里的写作课如今虽然还处在增长的趋势中,将来总得取消。按理说,大学不应该以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补习中学的功课。 叶圣陶《关于师范教育》(1984年2月18日) 命名过程 语文: 词章(1902)——中国文字、中国文学(1904)——国文(1912)——国文、国语(1920)——语文(1949) 大学语文: 词章(1902)——中国文学(1904) ——大学国文(1912)——大一国文(1929)——大学语文(1980) 1902年,张之洞在给人的一封信中说: “中国文章,不可不讲,自高等小学至大学,皆宜专设一门。” 1904年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学制重要文件《学务纲要》中就明确说: “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 “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高等学堂以上于中国文辞,渐求敷畅”。 学制中的《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也都有“中国文学”这一门课,其中大学预科是必修,大学本科是选修。 大学国文的第一种教科书也在1904年出现,即京师大学堂国文教授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一,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二,古今音韵之变迁    三,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    四,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    五,修辞立诚、辞达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    六,古今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三语为作文之法    七,群经文体    八,周秦传记、杂史文体    九,周秦诸子文体    十,史、汉、三国四史文体    十一,诸史文体    十二,汉魏文体    十三,南北朝至隋文体    十四,唐宋至今文体    十五,骈散古合今分之渐    十六,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 1909年11月,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将其主讲的“高等学堂国文讲义”整理,改名为《高等国文读本》,交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顾黄初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认为“该书当可视为我国大学语文教材之肇始”。 曾子大义 2卷 国文阴阳刚柔 大义 8卷 论语大义20卷 孟子大义 7卷 大学大义 1卷 中庸大义 1卷 郭先生编《学文示例》这部书,搜采的范围很博,选择的作品很精,类列的体例很严,值得我们佩服。书中白话的例极少……结果却成了以训练文言为主。所选的例子大多数出于大家和名家之手,精诚然是精,可是给一般大学生“示例”,要他们从这里学习文言的技巧,恐怕是太高太难了。(朱自清) 《学文示例》,郭绍虞编,1941年开明书店出版。 民国教育部“部定大学用书”,由魏建功、朱自清、黎锦熙、卢前、伍俶傥、王焕镳六位资深专家负责编选,1942年10月国立编译馆出版。 选目按“经史子集”分,计经10篇,子7篇,史19篇,集14篇,共50篇。 按时代分,先秦15篇,汉11篇,魏晋六朝12篇,唐宋以降12篇,按照“生人不录”的原则,现代白话文一篇也没有。这个教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另有一种《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1940年编,现藏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说:“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一本《大一国文》可以说是一本‘京派国文’……这本书现在大概是很难找到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