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 边 的 老 人               美·海明威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旨 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旨 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背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解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海明威的作品 《老人与海》 “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硬汉”形象 就查找的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相机补充并作以总结: ⑴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⑵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最终用猎枪自杀。 ⑶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后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左膝盖被机枪打碎。他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取出了237块弹片,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 ⑷后来还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⑸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了解背景: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不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桥边的老人》便是写于这一时期。 梳理情节: 人物:“我”和老人 情节:相逢——交谈(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分别 探究讨论小说的主题: 提示:通过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问题:1.小说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许多人涌过桥”中“涌”可以看出当时过桥时的拥挤 涌动的人群要去:逃难 因此在第一段写了一个逃难的人群涌动的社会环境。 2.老人的处境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⑴“衣服上尽是尘土”“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 外在形象:满身尘土 ⑵“没家,只有刚才讲的那些动物”“我76岁了” 年龄身世:年老孤苦 ⑶“他太累了,走不动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身休状况:疲惫不堪(疲惫无助、茫然) 总结:年老孤苦的老人被迫逃难,以致满身尘土、疲惫不堪——处境:悲惨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表面深入理解: 是什么造成人群的逃难和老人的悲惨处境? 残酷的战争 引导学生探究老人的内心世界: 文中的“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为什么? (1) 身体上的原因:体力不支、疲惫不堪“太累了,再也走不动了” (2)牵挂动物 “他一直说‘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3)留恋故乡 “他说着,露出笑容”“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老人提到故乡时便暂时忘记了眼前的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从这个细节可看出他是多么热爱他生活的家园,从中我们也可心看出老人不想动身的一个原因:难舍心中热爱的故土。 (4)忧虑未来 我第一次劝老人离开时的情形(学生分角色朗读),“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可看出他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所以老人不想动身的另一原因:忧虑未来。 总结: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位孤苦老人在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提示了战争的残忍和罪恶。 讨论:老人的形象和故事的主题的关系。 年老孤苦的老人满身尘土、被迫逃难、疲惫无助的悲惨处境以及涌动的逃难的人群,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控诉战争的主题; 在这样的战乱年代,在自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老人还一直念念不忘那几只弱小动物的安危,表达了尊重生命的主题; 老人对家园的留恋、对未来的忧虑则表达了渴望和平的主题。 教师拓展: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之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这个世界诀别,就是因为他无法面对二战中人性的泯灭,无法忍受人类堕落成自相残杀的野兽。茨威格格的自杀事件本身就是对战争的控诉。只是他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控诉战争的罪恶。而海明威在这里则是通过一个极其普通的老人,能过小人物和弱者,通过无辜的受害者,来表达控诉战争的主题。 叙述视角: 这篇小说的讲述者是谁? “我” 用“我”来讲述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有没有缺点? ⑴用“我”来讲述故事,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⑵用“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优点) ⑶用“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故事中老人的心理、他的具体身世、经历和未来,“我”并不知道,因此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缺点)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