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ppt

兼并、重组和公司控制 兼并和重组的主要形式 资本运作和控制权市场(control market) 资本扩张形式 兼并和收购(MA) 股份制改革(公司化)和上市 资本收缩形式 剥离(divestiture) 分立(spin-off) 所有权结构变更 Debt-equity swap 股票回购 兼并与收购(MA) 兼并(merger)的定义:联合 A+B=C A+B=AB(或A) Times-Warner, HP-Compaq, Exxon-Mobile Daimler-Benz-Chrislyer(1998): the first globle stock 收购(acquisition)的定义 A+B=A*+B* Standard oil trust (Rockefeller) Control right leverage 格林柯尔系 并购(集团)控制链 金字塔(pyramidal structure) Ultimate shareholder 交叉持股(cross-holding) 亚洲金融社会 crony capitalism and relationship-based finance Family firm Politically-connected firm Suharto现象(Fisman,2001) 并购(集团)控制链 Which capitalism is better? Relationship vs. arm’s length Two dimensions Contractability and capital/opportunity Lessons from Asian financial crisis Zingales (1998) Financial transparency and ratchet effect Reform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IAS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y 并购(集团)控制链 控制权与所有权(现金流权利)的分离 激励和防御(朗咸平等,2000-2003)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控制权杠杆:separation of control right and cash flow right 两权分离程度的测度 激励扭曲 家族企业在亚洲、美国及西欧的不同表现 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差异和重要性 亚洲金融危机的案例(谢军,2006,CH5,P66) 并购(集团)控制链 控制权与所有权(现金流权利)的分离 控制权的私人利益(private benefit of control)和tunneling:关联方交易(self-deal)和利益侵夺 Tunneling (JLSV,2000)(谢军,2006,CH5,P65) 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国际比较(Rajan-Zingelas, 2004)(谢军,2006,p89) 控制权溢价和公司治理 并购(集团)控制链 日本的产业集团和银行财团 MacArthur的经济和法律改革 Glass-Steagall Act(1934)的引入 银行财团的分割:anti-trust 朝鲜战争的爆发 并购(集团)控制链 日本主银行(main bank)制 交叉持股的动机 构筑关联方 间接控制 防止外资(美资)控制 并购的浪潮和类型(行业) 水平兼并(horizontal mergers) 上世纪转折点兼并浪潮的主要类型,如,Daimler-Benz-Chrysler, HP-Compaq, Exxon-Mobile, BP-Amoco等。 垂直兼并(vertical mergers):垂直一体化 1920s兼并特点,上下游部门的一体化和扩展 混合兼并(conglomerate mergers) 1950s-1960s兼并浪潮的主要表现 自由现金流的涌动 专业化回归(refocus)和退出: 1970s-80s(Shleifer-Vishny, 1991) 一些重要并购(ch24,pp1) 并购的动因 协同效应(synergy)? 2+2=5 商誉(成长性)和价值创造 资源的互补和整合 2+2=3 负商誉和价值损害 资源的冲突 并购的动因 协同效应(synergy)? 管理协同效应:管理改善 4+2=4+4 好的企业收购坏的企业 坏的企业趋向好的企业 管理文化和模式的输出 反例(负商誉):坏企业收购好企业 文化冲突和管理冲突 并购的动因 协同效应(synergy) 管理协同效应:管理改善 Lang-Stulz-Walking(1989)的证据 高Q值主体公司的收购能够实现价值 低Q值主体公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