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出现了流动性“双缺口”。两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成为当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入手,对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稳定;脆弱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08)04-0028-05
区域金融稳定脆弱性问题研究
及金融稳定工作着力点探析
——基于欠发达地市金融稳定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张春超 刘双喜 葛 新1
(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山东 德州 253034)
一、金融稳定脆弱性理论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基于金融稳定的概念和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原理,我们把金融稳定脆弱性定义为金融体系出现非均衡形成风险积聚,导致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金融稳定的脆弱性源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通过影响金融体系运行状态或抑制金融体系关键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内外部因素体现出来。
金融稳定脆弱性的概念借鉴了金融脆弱性概念,并与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概念在本质上保持一致。国内外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较多,1982年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hy)在《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最先对金融脆弱性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形成了“金融脆弱性假说”。明斯基为当今理论界研究金融脆弱性提供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分析框架。他认为,金融内在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是由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随着对金融脆弱性研究的深入,其概念逐渐拓展到金融运行的广义范畴。国内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也已经不少,一部分学者按照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或国际金融学等角度来加以研究,认为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的风险积聚;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及波动性的“联动效应”。也有学者根据金融体系及基本功能的原理对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作了明确的定义,并通过CHOW的结构检验发现了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历史转折点:即在转折点前、后期分别出现了“超贷”现象和“惜贷”现象。
二、欠发达地区金融稳定脆弱性表征实证分析
近年来已暴露出来的金融稳定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信用脆弱、流动性脆弱、财务脆弱、市场脆弱、利率和汇率脆弱、金融欺诈、道德风险等七大类。七类脆弱性与金融体系的运行“形影相随”,并且互为因果、交互作用,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旦条件成熟,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对经济欠发达的D市经济金融运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性脆弱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金融稳定脆弱的核心因素;且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流动性缺口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企业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流动性“缺口”困局之中。
(一)流动性脆弱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经济层面流动性缺口进行分析。D市经济发展融资机制以间接融资为主,经济增长与银行贷款存在高度相关性。1992-1999年D市贷款余额(X)与GDP(Y)总体保持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两者相关系数达0.92。为了检验贷款余额(X)与GDP(Y)的关系,我们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38.47394+1.621551X,R=0.986529,D.W.=0.711582,可决系数R很高,拟合优度很好,但误差项存在严重的自相关,因此我们引入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Y=-8.34345+0.545257X+0.746097Y(-1),R=0.998026,D.W.=1.864516。由此可见,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可用其来进行预测和控制。
根据上述计量结果所建立的模型,采用D市每年实际GDP额来预测(推算)与之相适合的贷款余额,具体如下:
表1:1992-2007年1—6月份德州市贷款理论与实际情况表 (单位:亿元)
年份 GDP 贷款实际余额 贷款理论余额 差额(缺口) 1992 78.3 75.3 66.26725 9.032750 1993 99.3 90.55 90.2768 0.273204 1994 135 113.95 127.0154 -13.0654 1995 163.6 137.16 130.618 6.542044 1996 208.8 155.5 174.3801 -18.8801 1997 250.4 187.87 188.8254 -0.95545 1998 285.4 211.95 196.0924 15.85759 1999 312 216.58 196.9848 19.595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