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三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
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
拓展:
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
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
(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
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等。
近当代有从湖南韶山村走出的酷爱读书的少年毛泽东择闹市取静读书,成为国家主席也是卧榻半边皆是书;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
(二)第二部分(2-4段):读书受益
1.这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而写?学习中心句于段首段尾总结的写法。
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强调,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2.体会本段夹叙夹议的手法、排比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排比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
拓展:
(1)孔子:首创私学,让教育普及,一生为仁爱学术奔走呼告,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论语》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司马迁:汉武帝期挺身为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仗义执言,因言获罪受宫刑之辱,发愤著书、秉笔直书写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虽身在汉朝,仍能秉笔直书把刘邦的劲敌以英雄形象项羽写进本纪。
《正气歌》: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监狱中,受尽威逼利诱而写。该诗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