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十大追问分析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保险十大追问 ?内容来源:保客 ?浏览次数:145次 ?更新时间:2012-11-13 保险走到今天,之所以依旧遭受病垢,在大众面前抬不起头的一重要原因是身为从业者的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重视“术”,而遗憾的是,此术不是艺术,是话术,公司研制话术,营销员背诵话术,拿到客户面前套用话术,“术”就像一锅诱骗客户掏腰包买保险的迷魂汤... 追问一:中国保险还剩多少精华 文∕郭振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保险系主任 中国保险学会理事) 如果保险业发展良好,看到保险二字,人们想到的应该是雪中送炭,是大灾大难之后保险业像活菩萨一样的慷慨救助!是收益良好的长期资产管理!但是—— 在中国,保险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发展了30多年,但保险保障并未深入人心,在多数消费者的心目中,在没灾没病的情况下,保险保障仍然不在考虑之列! 在中国,虽然居民保障明显不足,但保险公司们看重的是保费规模增长,而不是保障规模的增长! 在中国,保险公司们不愿去开发消费者的理性保障需求,却大力迎合消费者的非理性投资需求!结果是,投资性保险野蛮增长,保障性保险逐渐萎缩! 在中国,投资性产品本来就存在前期扣费过高的缺陷,近些年,寿险公司们纷纷放弃自己的长期资产管理优势,将投资性产品搞得返还不断,以迎合消费者的非理性需求,造成投资性保险收益率低上加低! 在中国,每次灾难过后,人们看不到中国保险业的慷慨赔付,倒是在汶川地震中看到过保险业的慷慨捐助!不过,看到过捐助其实也没用,因为频率太低,人们不会记住! 在中国,人们无法分辨保险与储蓄的不同,因为在买保险时,保险销售人员说缴保险费就是“存钱”! 在中国,人们试图退保或真的退保时,往往对退保金额非常不满,因为买保险时保险销售员说这产品有两大好处:出事有保障、没出事就当存钱!天下竟有如此一箭双雕的好事!消费者在退保时咋想也想不清楚:存钱为什么会越存越少? 在中国,人们无法理解寿险公司存在的必要性,反正是投资吗?干吗要到保险公司去投资?反正是存钱吗,干吗要把钱存到保险公司? 在中国,看到保险二字,太多人的内心会涌现出反感的情绪,甚至会想到“欺骗”二字并迅速捂紧自己的钱袋! 中国保险业的形象亟需重塑和改善!重塑是指要明确保险业的定位和功能,改善是要规范地做好每笔业务、处理好每笔索赔。 反过来想,保险经营实属不易!金融业有句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我国保险业近二十年似乎每天都在百米冲刺,终于达到了保费收入世界第六的规模,但似乎冲错了方向!发达国家是先把保障做足然后进入投资市场,而我国却是倒转过来,保障还没深耕就先把做投资做上天了! 仔细想想,上述后果也是保险公司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保险公司们的理性选择却造就了我国非理性的保险消费结构,模糊了保险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模糊了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最终,保费规模的大幅增长并未带来保险业地位的显著增长。 追问二:监管该承担什么角色 文∕郭振华 保险公司们的理性选择造就了我国非理性的保险消费结构,模糊了保险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显然,监管机构应该挺身而出,造就理性的保险消费市场和消费结构。 客观地说,监管机构确实经常挺身而出。例如,保监会对1995版《保险法》进行大幅修订,修订后公布的2009版《保险法》显著提高了对保险消费者的保护水平;保监会制定和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障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2009年,保监会还制定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实施指引》,以规范判断保单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方法和标准,引导保险公司改善产品结构。 但是,在各保险公司竭力追求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在投资性分红险很容易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被确认为保险合同的情况下,在投资性分红险的投资收益率相对万能险、投连险模糊,从而逐利空间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过保险公司们理性地大力销售,投资型分红险几乎独占了寿险市场。 仔细分析投资性分红险的特点,会发现它相对银行储蓄和其它投资品并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反而具有前期扣费过高的明显劣势。再看看投资性分红险的销量,您可能会大吃一惊,寿险公司们到底是如何把它们卖出去的? 最近,中国保监会项俊波主席上任后,敏锐地抓住了保险业最重要的问题,提出:要把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理念贯穿到保险监管工作的全过程;要尽快推出全国统一的投诉维权电话专线,强化保监会官方网站的投诉功能,畅通消费者维权途径;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涵盖销售、承保、回访、理赔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要严厉查处和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手软。为此叫好! 保险业的问题实际上是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和保险公司追求短期利益综合作用的结果,希望保监会一方面注重普及风险管理与保险理念,一方面坚决制止保险公司们只注重短期利益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