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控制 Control   7.1  引言      7.2  机器人控制器和控制结构  7.3  机器人位置控制  7.4  二阶线性系统控制规律的分解  7.5  单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  7.6  柔顺控制                  7.7  位置和力的混合控制  7.8  其他控制方法  第5章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5.3  控制理论与算法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中,已知机器人末端欲到达的位姿,通过运动方程的求解可求出各关节需转过的角度。所以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的运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各轴相互关联、协调地运动。 机器人运动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各轴伺服系统分别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必须分解到各个轴的分运动,即执行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必须分解为各个轴的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由各轴伺服系统的独立控制来完成。 然而,各轴伺服系统的控制往往在关节坐标系下进行,而用户通常采用笛卡儿坐标来表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所以有必要进行各种运动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的分解运动控制。分解运动控制能很大程度上化简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对运动顺序提出的要求。本节将讨论分解运动的求解问题。  7.1  引言(Introduction)         前几章,我们借助齐次变换阐述了对于包括机械手在内的任何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的描述方法。研究了机械手的运动学,建立了机械手关节坐标和与直角坐标的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机械手的动力学方程。        本章,我们要根据动力学方程来考虑机械手的控制问题,由于任何机械手的实际控制都是通过对各个关节的协调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对每一个关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7.2  机器人控制器和控制结构 2、主要控制变量   任务轴R0:描述工件位置的坐标系   X(t):末端执行器状态;   θ(t):关节变量;   C(t):关节力矩矢量;   T(t):电机力矩矢量;   V(t):电机电压矢量  本质是对下列双向方程的控制 3、主要控制层次    分三个层次:人工智能级、控制模式级、伺服系统级 1)人工智能级    完成从机器人工作任务的语言描述    生成X(t);    仍处于研究阶段。 2)控制模式级    建立X(t)    T(t)之间的双向关系。      电机模型     传动模型   关节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模型 3)伺服系统级     解决关节伺服控制问题 即  PUMA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结构 计算机分级控制结构,VAL编程语言。 采用独立关节的PID伺服控制,伺服系统的反馈系数是确定的。由于机器人惯性力、关节间耦合、重力与机器人位姿和速度有关,所以难于保证在高速、变速和变载情况下的精度。 上位机配有64kB RAM内存,采用Q-Bus作为系统总线,经过A、B接口板与下位机交换数据。上位机作运动规划,并将手部运动转化为各关节的运动,按控制周期传给下位机。 A接口板插在上位机的Q-Bus总线上,B接口板插在下位机的J-Bus总线上。B板有一个A /D转换器,用于采样电位器反馈的位置信息。 下位机进行运动插补及关节伺服控制。它由6块6503CPU为核心的单板机组成,它与B接口板、手臂信号板插在J-Bus总线上。 C接口板、高压控制板和6块功率放大器板插在Power amp bus上。 上位机软件为系统编程软件——软件系统的各种系统定义、命令、语言及其编译系统。针对各种运动形式的轨迹规划和坐标变换,以28ms的时间间隔完成轨迹插补点的计算、与下位机信息交换、执行VAL程序、示教盒信息处理、机器人标定、故障检测等。 下位机软件为伺服软件——驻留在下位机6503微处理器的EPROM中。每隔28ms接受上位机轨迹设定点信息,将计算的关节误差以0.875ms的周期伺服控制各关节的运动。 7.3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位置控制是在预先指定的坐标系上,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的位置和姿态(方向)的控制。如图所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是在三维空间描述的,包括三个平移分量和三个旋转分量,它们分别表示末端执行器坐标在参考坐标中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姿态)。因此,必须给它指定一个参考坐标,原则上这个参考坐标可以任意设置,但为了规范化和简化计算,通常以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主要有直角坐标和关节坐标两种控制方式。         直角坐标位置控制:是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坐标在参考坐标中的位置和姿态的控制。通常其空间位置主要由腰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确定,而姿态(方向)由腕关节的两个或三个自由度确定。通过解逆运动方程,求出对应直角坐标位姿的各关节位移量,然后驱动伺服结构使末端执行器到达指定的目标位置和姿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氯及其化合物:《氯气和水的反应实验探究》说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电热恒温干燥箱使用操作规程.doc VIP
 - 低内阻双NMOS管8205,8205S规格书.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财政局社保工作总结.pptx VIP
 - SYT 4110-2019 钢质管道聚乙烯内衬技术规范.docx VIP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设置申请表.pdf VIP
 -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x VIP
 - TASFC-航空飞行营地星级划分与评定.pdf VIP
 - 【笔记】龙飞丨25百大图形推理精讲精练笔记.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