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答案) (1)变化:唐代之前,谏官隶属于宰相,功能主要是监督皇帝。宋朝以后,谏官被皇帝控制,功能主要是监督大臣。 训: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分权制约,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重视反腐廉政制度和法律建设。(6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讲思想文化 23.(12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被称为“士大夫”。近代,传统士大夫逐步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讲义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材料四(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3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与特点。(4分) (3)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四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5分)(1)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3分) (2)孔子的精神与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2分)士大夫精神特点:对礼乐文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用道义或天理规范最高统治者(任写两点给2分) (3)涵义: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2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任写三点,可给3分) 2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2014·湖北名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 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 东西方区别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9分) (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0分)40.(1)西方教权与君权并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自君权。(9分) (2)目的:古希腊—维护自身民主政治的需要;18世纪—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