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成年的犯罪问题 何为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根据《刑法》第17条: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社会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步出现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 一.是以侵犯财产为目的案件居多 从近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统计情况看,抢劫、盗窃型案件所占比例居于首位,且呈现上涨趋势. 二.暴力犯罪倾向越来越严重,一般性犯罪少。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从近年审理刑事案件情况看,青少年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类案件,其中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类案件占总数69%以上。 三.共同实施犯罪的居多,单独犯罪的少。 基本都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单独作案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到20%,其中三人以上共同犯罪占40.%左右,有的甚至形成较为固定的团伙。青少年罪犯由于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故经常纠集几人共同作案,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四.预谋犯罪逐步增多,突发性犯罪的仍占优势 未成人犯罪大多没有经过预谋,尤其是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出于一时冲动,但也有不少案件体现了预谋性,且逐步成为趋势。 预谋犯罪具有较强的预谋性和计划性,也体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此外还有: 犯罪种类多样化 触犯罪名重刑化 主体呈现低龄化、低素质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从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受教育水平低,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已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 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制力较差,难以抵制外界不良诱惑,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冲动。 二.家庭原因 1.残缺重组型家庭(离婚,死亡,服刑,再婚) 2.父母外出型家庭(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工作) 3.溺爱纵容型家庭(独生子女,挥霍无度) 4.父母素质偏低型家庭(文化低,不良恶习) 三.学校原因 1.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 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2.法制教育重视不够。 3.个别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 四.社会原因 1.不良思想的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荣攀比) 2.低级影视书刊的影响(色情,凶杀,暴力) 3.网络游戏(暴力画面,上网资金,社会青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家庭的管教功能 1,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2.营造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 3.外出父母加强与子女的联系 4.重视子女的精神需求 二.注重学校的教育功能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德育。 2.开展法制教育,切实担负起加强法制教育的重任,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净化社会环境 1.净化大文化市场 2.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3.加强宣传和普法力度。 4.加强社会治安,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诱因,为未成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落实刑事政策 实行司法预防 法院要认真贯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使其认罪悔罪,重新做人。 要探索庭审改革方式,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可有针对性地邀请学校教师、或其他从事未成年教育工作者介入庭审,实施心理矫正,从而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残余。 五.发挥社会工作的力量 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中心作用。对于少年犯,社区矫正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帮教工作,建立帮教制度和帮教档案,对少年犯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帮教,促进其彻底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重塑自身价值,避免重新犯罪。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