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省哲学社科界学术大会发言提纲详解.ppt

江南大学省哲学社科界学术大会发言提纲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是城市文化传承的 重要载体 泰州学院 钱 成 继承和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更要有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座城市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各类特色文化,如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书法绘画等。此外,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其中,戏剧、书法、绘画等,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态,在全世界的艺术宫殿中独树一帜。泰州作为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在这些艺术形式方面,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淀,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才和传世之作。 泰州城市文化的主要特征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英雄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与“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誉相对应,泰州地区的戏剧、书画等艺术,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影响深远。 名家辈出的泰州书画艺术 如在书画理论方面,唐有张怀瓘,既是书法家,也是著名书画评论家。明姜堰有“三唐”,享誉画坛。特别是其中的唐志契,一生不仅创作勤奋,而且精研画学,在山水画理论上颇有建树。其人所著四卷《绘事微言》,被编入《四库全书》。 在书画创作实践方面,“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和“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诗画风流,琴瑟共鸣。 清中期郑板桥诗、书、画、印皆佳,擅画兰竹石,书法别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郑板桥与同邑的李鱓一起,潜心研习书画,推陈出新,成为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禹之鼎,以肖像画著称。入京供奉内廷,曾出使琉球,誉满中外,被誉为“国朝第一”。 近现代花鸟画大家凌文渊,民国年间官至国会众议院议员、财政部代理总长,并兼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与陈半丁、陈师曾、齐白石并称“京师四大家”。旅居台湾的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姚梦谷,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朱东润,当代草圣高二适,江苏书坛四老之一孙龙父等,皆各领风骚。 明清泰州的文化艺术世家 泰州地区明清以来,文化艺术大家族家学滋衍,传承光大,名人众多。如海陵城内的宫氏家族、仲氏家族、张氏家族,泰兴的季氏、张氏、朱氏家族,兴化的李氏家族,黄桥的丁氏家族、及明清如皋的冒氏家族,民国海安的谭氏家族、海陵的石氏家族等,历代都有书画名家。 积淀深厚的泰州戏曲艺术 泰州戏曲文化积淀深厚,名家辈出,此外,除上文提及到的清代大戏剧家李渔和红楼戏曲首编者仲振奎等人外,清代还有“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巧玲。到了现当代,则涌现了喜剧大师丁西林,《智取威虎山》剧作者章力挥,评弹皇后范雪君,“淮剧名家”陈德林、黄素萍、陈澄一家以及“淮剧四少”之—王少春,锡剧名角倪同芳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名扬海内外的“曲艺祖师——柳敬亭”和“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红楼梦》戏曲首编者仲振奎 文学巨著《红楼梦》问世流传以后,轰动了当时清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进而风靡全国。“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时间,诗人题诗,画师作画氍毹之上,自亦留下宝黛踪影。而第一个将这部伟大著作改编为戏曲并付诸舞台实践的,却是江苏泰州人仲振奎。 仲振奎所作首部红楼戏曲《红楼梦传奇》 京剧“晴雯撕扇” 南北曲皆擅仲振履 仲振履,别号群玉山木石老人,有《家塾迩言》五卷,诗集《弃馀稿》六卷,有北曲套数《羊城候补曲》一卷、南曲昆腔传奇《冰绡帕》和《双鸳祠》等,另有《虎门纪游稿》。 《清中期戏曲家仲振履考》 201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 201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成果 2013年泰州市政府重大项目《泰州文化概论》成果 论文主要内容 清代乾嘉时期江苏泰州籍戏曲家仲振履作为清中期泰州地区著名文人,其人诗、书、画、曲皆精,著作众多;屡官广东多地,政绩显著;主持泰州文坛,影响深远;对第一部“红楼”戏曲《红楼梦传奇》的创作、刊刻和演出方面的贡献巨大。 经考证《吴陵(泰州)仲氏支谱》等资料,总结出清代乾嘉时期泰州西场分海陵仲氏,目前有确凿资料可考共16人,其中有文集流传后世者达十人之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仲氏一族,在文学创作上,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仲振履家族女性文人现留有《仲氏女史遗草》诗集。仲振履子仲贻勤(字受之,小字蓉宾),女仲贻簪(字紫华)、仲贻笄(字玉华)、仲孺人(佚名)全部能诗善文。 仲振履诗、书、画、曲皆精。清人萧凤台《弃余稿序》论仲振履诗如“秋水芙蓉,不假雕饰。” 2004年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曾拍卖过一批清代进士书法册页,内有仲振履作品多幅。今国内江苏、辽宁、广东等多地省级博物馆均藏有其画作。 任职广东省内多处,历任皆有善政,为政安民,崇教兴学,捐资筑城,兴修水利,访民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