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法学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国籍、国籍的取得与丧失、国籍冲突、我国1980年国籍法。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外国人的待遇制度、外交保护 庇护和引渡的一般规则 第一节 国籍 一、国籍与国籍法 (一)国籍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指一个人属于某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2.意义 (1)确定属人管辖的依据 (2)国籍国对其提供外交保护的依据 (二)国籍法 第一节 国籍 二、国际的取得与丧失 (一)取得 ①血统主义原则 因出生而取得 ②出生地主义原则 ③混合制原则 ①申请入籍 ②婚姻入籍 因加入而取得 ③收养入籍 (归化) ④因认领而取得国籍 ⑤因领土交换而取得国籍 第一节 国籍 (二)丧失 ①自愿退籍 自愿丧失 ②自愿选择放弃 ①因取得外国国籍而丧失 非自愿丧失 ②剥夺国籍 三、国籍冲突及解决途径 双重或多重国籍的状态,称为国籍的积极抵触; 无国籍状态,称为国籍的消极抵触。均与“一人一 国籍”原则相冲突。 第一节 国籍 四、我国的国籍立法及实践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三部国籍立法 了解80年《国籍法》的主要内容(共18条) 各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 国籍取得上采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 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 防止与消除无国籍原则 自愿申请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一、外国人及其法律地位的概述 二、外国人的管辖 三、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 入境: ①护照签证制度 ②入境安全卫生检查 注意:国家没有允许外国人入境的义务。 居留: 注意:任何国家或其国民都不得主张必然在 另一国的居住权。 出境:注意驱逐出境权的合理行使。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四、外国人的待遇 外国人待遇:外国人在所在国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一)国民待遇 概念:指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即在同样条件下,外国人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与本国人相同;同时,外国人也不能要求比本国人更多的权利。 注意: ①国民待遇通常是国家之间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相互给予的。 ②国民待遇仅限于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方面,并不包括政治方面的权利。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二)最惠国待遇 1.概念:指一国给予另一国的公民或法人的待遇,在现在或将来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公民或法人在该国享有的待遇。 2.例外:见p76。 (三)互惠待遇 概念:一国给予外国人的某种特权、权益或优惠必须以该外国人的国籍国给予该国在其境内的国民某些优惠、权利或利益为前提。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四)差别待遇 指在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或在不同国籍的外国人间 给予不同的待遇。 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指给予外国公民或法人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少于本国公民或法人; ②指对不同国籍的外国公民或法人给予不同的待遇。 如果所采取的差别待遇不含任何歧视,则为国际法 所许可;相反,如果采取歧视性的不合理的差别待 遇,则是违反国际法的歧视待遇。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普惠制 在外国人待遇中,互惠原则是基础性原则。但国家自愿同意的片面优惠待遇不受互惠原则限制,普惠制即为典型。 普惠制:又称普遍优惠制,指为减少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某些特殊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同样的优惠。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外交保护 (一)概念 外交保护或外交保护权,是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国家的权益。 (二)性质 1.基于国家的属人管辖进行 2.在国家之间进行,本质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制度 3.无论其国民是否作出请求,国家均可自行决定 4.尊重外国的主权和属地管辖权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三)行使外交保护的条件 1.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 2.具有保护国国籍。 3.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 该原则适用于国民或法人权益的被侵害的一般情况,不适用于国家本身权益受侵害或国家之间有另外协议的情况。 问题:何谓“用尽”?——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红色革命文化-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之主题素材积累与运用.pdf VIP
- 中国传媒大学《微视频创意与制作》课件-微视频创意与制作-PPT-微视频创意与制作(第一章).pptx VIP
- 事故救援应急响应专项预案事故救援应急响应专项预案.doc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千级无尘室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深度解析《GBT 44037-2024焦炭溶损率及溶损后强度试验方法》.pptx
- 2025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速记口诀.pdf
- 2025年中国吸顶式车载显示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 “三表一图”(二)天津版.doc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草原-丁香结)达标测评卷 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