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饮食方面 四、习俗风尚的变化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婚丧仪式的简化 社交礼仪的变化 休闲娱乐的多样化 中国其他菜系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丧礼的演变 直系亲属披麻带孝, 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 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 鬼“哭丧棒”。 给死者焚烧纸钱。 树葬 见面礼:跪拜、作揖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鞠躬、握手 跪拜 作揖 称呼上: “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 社交礼仪 历法上: 农历 公历 并添加国庆、 元旦等新节日 上网冲浪 唱歌娱乐 休闲旅游 改革开放后:休闲方式的多样化 * *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 14 课 知识结构 原因 习俗风尚 住 食 (概括说) 衣 改革开放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动荡中近代生活发生变化 清代官服标识 清代官服标识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变化及原因? 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原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20世纪初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 祺袍的改良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勤俭节约、无私 奉献是50-70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吉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 红装爱武装。 改革开放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 时代特征 服饰特征 表现 阶段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的改良 列宁装、布拉吉 制服装、绿军装 异彩纷呈 中式与西式、 传统与现代并存 朴素单调 政治色彩强烈 款式新颖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近现代服饰变化的趋势: 保守、等级森严、单调 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 西餐传入 传统中餐四大菜系 中西餐并行于世 比较中西餐饮食有何区别? 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 1、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 ◆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 2、新中国成立后凭票购粮 二、饮食方面 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花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改革开放后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1988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票证呢? 改革开放后,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完全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没有必要用粮票、油票和布票来限制人们的需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我国废除了这些购物票证。到1987年,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知识拓展:中国各地民居特色 江南民居 三、住房方面 原蒙古包 草原蒙古包 陕北窑洞 北方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三、住房方面 中西合璧 欧式建筑 1、外国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出现, 中国的居室建筑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三、住房方面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