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犯罪中止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2005级2班
学 号 20051024203
姓 名 王星光
指导教师 任莹瑛
山东财政学院教务处制
二OO九年五月
论犯罪中止
王星光
内容提要:犯罪中止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理论上,也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因此,犯罪中止的研究不仅对于我们准确阐释其法律涵义和立法本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预备犯、未遂犯、共犯等犯罪形态的深入理解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简单的案例说起,在细致地分析了我国犯罪中止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一方面立足于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从实然的角度进行阐述和探讨;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各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从应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而这两个角度的展开使得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不拘泥于已有的研究,对我国的犯罪中止制度进行详细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中止犯 犯罪未完成形态
一个真实的案例:
李某预谋杀害仇人张某。为此李某准备了菜刀并邀请王某帮忙,约定到时候由李某动手,王某断后。一天夜里,李某在张某夜归必经的小巷里将张某拦住。王某守在巷尾。李某捅了张某一刀,扎中了张某的腹部。张某从原路负伤逃跑。李某和王某紧追。在追赶中,王某担心受到法律的严惩,建议算了。但李某不同意。王某说服不了李某就自己走了。为了阻止李某进一步的行为,王某给附近的派出所打了报警电话。派出所民警迅速出动,恰巧碰到了张某。民警们准备迎击李某。但在民警快接近李某时,李某被群众逮住。张某经治疗伤愈。
显然,这是一起共同犯罪,全案为故意杀人未遂。但是对于王某的行为是未遂还是中止,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以共同犯罪的中止要求行为人有效地阻止同案人(实行犯)实施犯罪为由,认为王某行为仍属犯罪未遂,因其报警行为与李某的不行为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王某的行为只能成立犯罪未遂而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王某的行为与李某的不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从王某的行为看,它是能够有效地阻止李某的犯罪行为,而且王某也表现出了足够悔意, 实施了通过公安机关阻止李某的继续犯罪行为,并且可防止张某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可以定犯罪中止。司法实践中一般将王某在犯罪过程中的放弃行为和阻止行为作为量刑的一个情节加以考虑,这似乎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优良方案。
但细细考量,我们会发现,这其中仍然有不甚理想之处:将王某后面的行为仅仅作为量刑情节而且是酌定情节从宽处罚,这其实只解决了对王某行为的量刑问题,而没有解决定性问题。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在性质上,属于犯罪论,因而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涉及的是定罪,而非量刑。本案中,将王某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未遂并进一步考察其从宽情节,虽然可以达到犯罪中止的处罚效果,但是这毕竟不同于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上是法定的,而这里仅将其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靠审判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弱来实现,对行为人的从宽处罚缺乏法律保障。因此,该案例所引发的争议吸引我试图通过本文对犯罪中止的适用及其与其他犯罪未完成形态,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等的界定和它在共同犯罪中的认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概说
设立犯罪中止制度的意义不同于其他的犯罪停止形态,它以报应观念为主、以功利观念为辅。
从报应的角度看,国家之所以要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等制度之外规定犯罪中止制度,是因为犯罪中止的报应基础不同于其他犯罪制度。在我国,犯罪中止,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从客观上看,犯罪中止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似乎同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发生于同一时间段。因为犯罪预备是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未遂是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和实行后的结果尚未发生阶段,而中止则既可以发生于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于实行阶段及实行终了结果尚未发生的阶段。但是,从主观上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里的“自动性”明显不同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中的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也正是这种“自动性”使得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去甚远。而社会危害性不仅包括犯罪的危害而且也包括犯罪的主观恶性。“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的统一,就是社会危害性。”作为报应基础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存在明显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使得报应在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中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不同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犯罪中止进行规范。
从功利的角度看,犯罪中止的功利基础也不同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一般来说,从功利的角度,刑法设定一定的制度,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两千成语头尾接龙解析.doc
- 两千个成语接龙解析.doc
- 量子真空相互作用解析.doc
- 辽工大采矿专业题总结解析.doc
- 辽宁省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解析.doc
- 辽宁省大石桥市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doc
- 辽宁省丹东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doc
- 辽宁省考面试热点:创作文艺弘扬中国精神解析.doc
- 辽宁省辽阳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辽宁省特种作业人员理论考试题库试题集_登高作业选择判断解析.doc
- 2025年中国视音频矩阵切换分配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3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公共资源交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人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国移动投光灯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铜/钼铜/铜电子封装材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3届大庆炼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山东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夏季校园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中国电信蚌埠分公司客户经理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省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国浮球式液位变送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