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资格培训)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细节中表现出你的宽容! 3.正确对待自己 (1)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愉快接受时,不强迫学生立刻接受; (2)多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交流; (3)不为了维护教师的“威信”而压制学生的意见; (4)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并能改变教师已作出的决定; (5)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 (6)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自觉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爱 是 一 种 公 正 对人类社会而言,公正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它比仁爱、宽容更为根本。 亚里士多德:公正自身就是一种完满的德行,它不是笼统一般,而是相关他人的。正因为如此,在各种德行中,人们认为公正是最主要的。 亚当·斯密:与其说仁爱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 “不患贫患不均” 陈胜吴广“均贫富”:不公正行为的盛行,会彻底毁掉这个社会的。 “公正”成为几千年来人们苦苦追求奋斗和努力的目标! 公正 : 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 调查显示:“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学生最不满意教师: 对优生的偏爱:“偏心眼”; 对差生的偏见:“晕轮效应” 。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信任与关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皮格马力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助手进行了一次所谓“预测未来与发展”的著名实验:在一番虚张声势的测量之后,实验者随意地勾划出一些人的名字,神秘地告诉老师,他们是“天才”。十一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天才”的智力发展水平超过平均值,且个个精神活泼,积极上进,与教师的关系也比其他学生更密切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来源。 而我国的一位年轻教师曾遇到这样一件令他终生愧疚的事情:一个学生一次作业不理想,他一生气,在作业本上划了一个通页的大“×”。没想到他的这个行动竟然使得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最后辍学去做小买卖去了。 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⑴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案例分析 在细节中体现出你的公正意识! 1.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 (1)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2)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3)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4)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5)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6)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 (7)不得当众发火; (8)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 在细节中体现出你的公正意识! 2.对所有的学生的接受 (1)对在道德、智力、体能、运动、交往和情绪上,特别是家庭背景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普遍的关切; (2)对学生的看法评价公正,没有偏见,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影响; (3) 对待学生公平公正,没有偏见,不特殊对待某些学生; (4)?批改作业尺度一致; (5)?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条件,能较好地控制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发言机会; (6)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谈话时,语气一样; (7)不夸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错误,不掩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错误; (8)不根据学习成绩的差异去处理学生做错的事; (9)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先调查清楚,不急于下结论,不偏袒某一方; (10) 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 在细节中体现出你的公正意识! 3.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6) 注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有偏见,并且与辅导员联系; (7)不得因少数学生的不轨而责备全部学生; (8) 要言而有信,步调一致,不能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从宽的态度。 五、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 2009年8月27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