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则徐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反侵略战争的民族英雄,争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禁烟和抗英斗争中,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写成《四洲志》《华事夷言》等,内容包括五大洲三十几国,新闻动态、对华评论、历史地理、经济律例、军事技术、科学文化等多方面。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1.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 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值得称道的是,他不仅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化比中国高明,而且认识到其政治制度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海国图志》: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 洪仁玕是当时被成为“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革新建议。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技术;主张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重视发展品货币关系;比较客观地介绍西方民主政治的概况。《资政新篇》虽未实践,但他超过了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的补天思想提出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一整套方案,实际上,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前进的轨迹是沿着它发展的。如果说《天朝田亩制度》是向后看,建立一个农民的“天国”,而《资政新篇》则是向前看,代表时代潮流的大胆设想。 2.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把林、魏、龚的思想付诸实施的是洋务派。他们在创办军民用企业的同时,办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引进和传播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和走向世界,准备了一定条件。也为早期改良派的出现创造了客观基础。 19世纪60年代,早期改良派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在反抗外敌,改革现状的历史实践中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要求反对侵略,振兴商务,君民共主。他们不满意洋务派的卖国行为,主张爱国,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他们倡导西学的活动为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如果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话,那么,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则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3.早期改良派的维新思想 (二)制度文明阶段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亡图存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人物。1888到1898的10年间,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他的主张向西方学习; “托故改制” 。他的大同学说,不仅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人民憎恨封建制度,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的愿望。 康有为最早表达了民族危机感,严复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孙中山呼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梁启超则是康的学生,传播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对中国思想界的启蒙起了巨大作用。康梁合成称就是对梁启超最好的评价。他们对封建社会发起的全面改革动摇了清王朝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对长期遭受禁锢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是一次大解放运动。 严复 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但他对西方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的传播和介绍,对后世年轻的爱国者和革命者的成长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他指出,不仅要学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人的人文社会科学,更要注重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他平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西方科学名著的介绍和翻译。他系统介绍和传播,成为“五四”以来新学的先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集革命家与思想家于一身的中国资产阶级最杰出的先进人物。 孙中山既学习西方,又不盲从,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救国设想,应该说是既吸收了西方的教训,又看到了中国的国情。1894年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创立了同盟会,创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进步的三民主义学说;“五权宪法”学说和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三个步骤——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的理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 (三)精神文化层面阶段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辛亥革命后的两股复辟思潮,激起社会上要求民主,反对复古的思想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潮流推进到最高层次——即精神文化层面。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问题上,经历了由物质层面、中经理论制度层面再到达心理层面的三个阶段,走完了一轮由表及里的引进历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