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课时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重点.ppt

模块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课时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明考点: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 抓关键: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 州的层级不断下降 抓关键: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 燕 齐 赵 魏 韩 楚 明考点:秦统一六国 抓关键: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抓关键 商 周 秦 分封制 郡县制 明考点 抓关键:喻意自己功过三皇五帝。 [循着线索·理一理] 第二课时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由表及里·想一想] 1.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得以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与兼并战争中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实力最为雄厚;秦王嬴政制定了统一六国的具体策略。 2.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据此指出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的内容。 [提示] 专制主义(或答中央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答地方实行郡县制)。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秦始皇首创_____制度,体现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成为封建专制主义_____集权制度的核心。 皇帝 中央 ②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________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 垂直管理 ③秦朝形成的____________,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_______”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 探究点一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史料一 “百官之长”,“”。 上述史料反映出秦朝时中枢权力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由此可知皇帝掌握国家大权,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史料二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国与家的关系如何 由此可以看出三公九卿都是国家官员。 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臣负责管理皇帝家庭事务,体现出“国”与“家”同治的特点。 史料三……… ——以上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由此可以看出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史论形成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 探究点二 郡县制的特点和作用……………[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 史料一 (摘自2010年全国卷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郡、县两级体制的职权运行情况与特点。 郡县两级的运行情况需依据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回答,郡县两级体制的特点,从其官员的职责分 工中概括得出。 答案:职权运行: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郡丞辅佐郡守管理行政和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令(长)是一县之长,县丞、县尉的职责与郡丞、郡尉相同。特点:地方官制有明确的职责 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史料一 (摘自2010年全国卷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据史料一,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郡县制为“公天 下”之端应如何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郡县制下的郡守、县令不再世袭——皇帝直接任免,据此解读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 答案:产生:由皇帝直接任免。理解: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于世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 史料二 (摘自2011年福建高考T38)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根据史料,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 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从史料二末句中直接概括即可。郡县制的 作用从史料二首句中进行归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