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专 业: 铁道工程技术
班 级: 铁工3126
学 号: 03301120606
姓 名: 王晓龙
指导老师: 程建红
起止日期: 2015 . 2 .15 -20 . 5 .30
诚 信 承 诺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没有任何抄袭行为,如有不实,一经查出,本人自愿承担一切后果。
承诺人:
年 月 日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评定表
班 级 铁工3126 姓 名 王晓龙 学 号 03301120606 设计(论文)题目
铁路线路道岔养护维修
成 绩 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评分 总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注:1.根据专业具体实际情况,如未安排答辩环节,答辩评分及答辩小组评语可不填写。
摘 要
?
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
关键字:线路养护 线路维修 线路病害
目 录
第2章 道岔病害的整治和养护维修 6
2.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因素 6
2.2道岔整体主要病害的分析整治 6
2.2.1道岔方向不良 6
2.2.2道岔轨距不良 7
2.2.3道岔爬行 8
2.2.4道岔水平和高低超限 9
2.2.5零件问题 14
2.2.6道床翻浆冒泥 15
2.3道岔各部分主要病害整治 15
2.3.1转辙器部分病害分析整治 15
2.3.1.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较长距离不密贴 15
2.3.1.2尖轨跳动 16
2.3.1.3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 17
2.3.1.4尖轨拱弯 17
2.3.1.5尖轨扳动不灵 18
2.3.1.6 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18
2.3.1.7 尖轨动程过小 19
2.3.1.8 尖轨中部轨距小 19
2.3.1.9 三道缝 20
2.3.2 连接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 20
2.3.2.1导曲线轨距扩大 20
2.3.2.2 导曲线钢轨偏面磨耗 20
2.3.2.3 导曲线不圆顺 21
2.3.3辙叉及护轨病害分析与整治 21
2.3.3.1辙叉垂直磨耗和压溃 21
2.3.3.2辙叉偏磨 21
2.3.3.3辙叉轨距不合标准 22
2.4道岔的综合维修作业 22
2.4.1 道岔的养护维修原则 22
2.4.2道岔病害的检查作业 22
2.4.3道岔的起道作业 23
2.4.4道岔的拨道作业 26
2.4.5道岔的改道作业 28
2.4.6 道岔打磨车作业 33
2.4.7 CD08-475型大型捣固车道岔作业 37
2.5道岔晃车病害分析与整治 42
第3章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方案 44
3.1提速道岔简介 44
3.2道岔病害分析及相关分析 44
3.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 44
3.3.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44
3.3.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 45
3.3.3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45
3.4提速道岔的检修与整治 45
3.4.1电液转辙机 45
3.4.2检查安装装置 46
3.4.3 外锁闭装置检修 46
3.4.4转辙设备试验 47
第4章 高速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制度 50
4.1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50
4.2加强动态检测 50
4.2.1检测内容 50
4.1.2评价方法 51
4.3运用精密测量技术控制道岔的几何形位 52
4.4保持道岔及前后过渡段的合理刚度 52
4.5道岔打磨 53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35
致 谢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