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包身工9.doc
《包身工》教学设计
作者: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师范学院 岳春柳
【教学目的】
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
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三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
明确: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
师: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可是谁能想到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2、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笔调的富有特色等。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品很多,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还有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改编的电影剧本。作品收入《夏衍选集》。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 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⑵ 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⑶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会背景,工作情况,待遇等等。
⑷ 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⑸ 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的评价是什么?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朗读相关语段。)
4、朗读、讨论、明确:
⑴ 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首先是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糟糕形成对比。然后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最后是五点钟之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⑵ 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
文档评论(0)